浮游植物生长率论文-郑丽平,黄邦钦

浮游植物生长率论文-郑丽平,黄邦钦

导读:本文包含了浮游植物生长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浮游植物,生长率,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生长率论文文献综述

郑丽平,黄邦钦[1](2009)在《南海北部冬季浮游植物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是一类光能自养的生命有机体,是海洋初级生产的主要贡献者,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起到非常关键的重要作用。而微型浮游动物是浮游植物的主要摄食者,这种摄食不仅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的粒级结构,还通过摄食的选择性影响特定浮游植物的生长速率,进而控制浮游植物的现存量及初级生产。(本文来源于《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期刊2009-11-15)

曾祥波[2](2007)在《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不同色素类群的生长率和摄食死亡率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稀释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初步研究了厦门西海域宝珠屿站浮游植物不同色素类群的生长率和摄食死亡率。结果表明:各光合色素类群的生长率为0.52~1.23d-1,微型浮游动物对其的摄食死亡率为0.11~0.95d-1,微型浮游动物对各光合色素类群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的范围分别为22~61%和40~150%。相对摄食喜好指数(RPI)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对定鞭金藻、蓝细菌及隐藻多喜食,对甲藻避食,而对硅藻、绿藻总体无摄食选择性。(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期刊2007年04期)

孙军,宁修仁[3](2005)在《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的比生长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地介绍了海洋浮游植物群落比生长率(μ)及其相关概念。介绍和比较分析了研究μ的细胞分裂周期法、生物化学指示物法、模型法和去除摄食者稀释法这4类方法,推荐去除摄食者稀释法作为中国近海μ研究的重要方法。比较各海区μ的分布规律,初步发现:①μ与群落物种组成密切相关;②μ在大洋低于近岸;③μ在近岸中等营养高于富营养水域;④小粒径浮游植物μ高于大粒径浮游植物。但还有很多未知的情况,尤其是在中国海区此类工作还很薄弱,需加强,为更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05年09期)

孙秉一,叶霖,史致丽,王永辰,薛敏[4](1990)在《铬(VI)对浮游植物生长率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使用一次培养法初步研究了Cr(VI)对菱形硅藻和隐藻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Cr(VI)浓度大于16ppb时,则对其生长率产生抑制作用,其72小时EC_(50)值分别为260ppb和230ppb.根据活性点位模式计算了Cr(VI)与藻体的结合常数,约为2×10~5藻体中Cr含量与培养液中Cr浓度有关,两者近似指数关系,根据藻体中Cr含量和溶液中Cr的浓度,估计每个硅藻细胞与Cr最大结合容量约为5×10~(-17)mol/cell.(本文来源于《青岛海洋大学学报》期刊1990年04期)

孙秉一,叶霖,史致丽,戴国升,祝陈坚[5](1989)在《海水中铬(Ⅵ)对浮游植物生长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使用一次培养法初步研究了Cr(Ⅵ)对菱形硅藻和隐藻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Cr(Ⅵ)浓度大于16 ppb时,则对其生长率产生抑制作用,其72小时EC_(50)值分别为260 ppb和230 ppb。根据活性点位模式计算了Cr(Ⅵ)与藻体的结合常数,约为2×10~5。藻体中Cr含量与培养液中Cr浓度有关,两者近似指数关系,根据藻体中Cr含量和溶液中Cr的浓度,估计每个硅藻细胞与Cr最大结合容量约为5×10~(17)mol/dm~3。(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1989年03期)

刘红斌[6](1989)在《表面荧光显微镜在浮游植物研究中的应用——Ⅱ.浮游植物生长率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用观察分裂细胞频率(FDC)来估算浮游植物种群生长率的方法,以及在实验室培养和现场调查中的应用。并且给出了用这个方法对一种海洋硅藻Tholassiosira cf.bevenderi和一种海洋甲藻 Gyrodin-ium aureolum进行的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1989年03期)

浮游植物生长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稀释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初步研究了厦门西海域宝珠屿站浮游植物不同色素类群的生长率和摄食死亡率。结果表明:各光合色素类群的生长率为0.52~1.23d-1,微型浮游动物对其的摄食死亡率为0.11~0.95d-1,微型浮游动物对各光合色素类群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的范围分别为22~61%和40~150%。相对摄食喜好指数(RPI)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对定鞭金藻、蓝细菌及隐藻多喜食,对甲藻避食,而对硅藻、绿藻总体无摄食选择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浮游植物生长率论文参考文献

[1].郑丽平,黄邦钦.南海北部冬季浮游植物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C].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2009

[2].曾祥波.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不同色素类群的生长率和摄食死亡率的初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

[3].孙军,宁修仁.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的比生长率[J].地球科学进展.2005

[4].孙秉一,叶霖,史致丽,王永辰,薛敏.铬(VI)对浮游植物生长率的影响(英文)[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0

[5].孙秉一,叶霖,史致丽,戴国升,祝陈坚.海水中铬(Ⅵ)对浮游植物生长率的影响[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9

[6].刘红斌.表面荧光显微镜在浮游植物研究中的应用——Ⅱ.浮游植物生长率的测定[J].海洋通报.1989

标签:;  ;  ;  ;  

浮游植物生长率论文-郑丽平,黄邦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