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壮、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感悟壮、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广东连山513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随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要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就必须探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创新,从而探索其发展的趋势,实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本文围绕壮、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研究,以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壮、瑶民族;民间舞蹈;创新;创作;;发展

前言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国各民族一同创造不断完善的精神财富。其传承与发展历来是文化艺术界高度关注的社会焦点。我们要做好对其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需要每一个人作出自己的贡献。研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能够让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适应时代审美观念的变迁,对促进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概念

民间民族舞蹈大多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特征,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起初,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众多舞蹈形式的一种,各族人民将其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丰富娱乐自己的日常生活。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点、文化色彩、风俗习惯,所以每个民族呈现出来的舞蹈风采各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后期,随着我国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很多外来文化渐渐进入我国,其中包含国外的各种形式的舞蹈,这给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2.壮、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脉络广泛,深远无穷,民族民间舞蹈更是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代代相传的民族民间舞势必与本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经历代舞蹈工作者整理加工后以不同的形态表现,但其文化内涵是永不可磨灭的精髓。例如,宋人沈辽作的《踏盘曲》:“湘水东西踏盘去,青烟云雾将军树,社中饮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女儿带环着缦布,欢笑捉郎神作主。明年二月近社时,载酒牵牛看父母。”我们从这里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瑶族节日民间舞祀活动的真实情况,说明今天的瑶族长鼓舞在宋代已经非常盛行。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挖掘与保护工作。笔者认为如果不积极抓住它们特有的文化因素,那将会出现动作模式僵化、语汇格式化严重、创作环境艰难的尴尬境地。为此,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效地推进保护传承工作的推进。

民族民间舞是中国民间艺术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它独特的舞蹈方式与舞蹈风格,创新应以各民族民间素材为依据。融入舞蹈编导技法,尝试创新思路,开拓创新手段,试图导求当代舞与民族民间舞的有效结合点,突出民族民间舞的独特风格。把握各民族民间舞的地域风情、人物表现特征。创作有情感、有韵律、有立意的舞蹈作品,编导应站在民族文化高度,深入思考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把民族民间的舞蹈创作提升为有民族特色、有传承价值的好作品[1]。通过创新改变主观创作积极性,让编导积极探索民族民间创作之路,运用创编作品锻炼编与导的能力。突破被动学习的困境,实现思维创造与实践创新的新途径。中国民族舞取材于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自娱、随性,由情而发。独到的地域民族特色又赋予了其他舞种难以企及的魅力,民族舞的魅力让很多人喜欢,而这种喜爱并不受年龄的限制。美,是民族舞的第一特征,民族舞的音乐或跳跃、欢快,或婉转、缠绵抑或高亢、热烈,且大多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曲目,民族舞的动作易学好掌握。可以说:“民族舞音乐愉心,舞蹈娱身!”通过不断的练习、积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达到舞蹈水平及表现力不断提高,达到自身的美好!从不好意思美,到美得自如,美得落落大方,使我们成为有气质、有教养的人,使生活变得美好,使我们都变得美丽而馨香!民间舞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精神结晶。“群体”在民间舞的传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辞海》对民间舞的定义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民间舞的“广泛流传”是在“人民群众”中直接进行的,它的传承载体与其他形式的舞蹈一样是“人”,只不过不是单个的“人”,而是一个“群体”。民间舞的传承正是群体承担完成的,所以群体性在民间舞的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特点可以追溯到民间舞蹈产生之初的原始舞蹈,比如“狩猎舞”。如果说原始的狩猎舞蹈,是因为人对抗自然能力薄弱的缘故,“群起而舞之”,是一种不得已的话,那么,今天民间舞形成的鲜明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正体现了群体在传承中所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民间舞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特色是来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生活采摘。民族民间舞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却从未离开过我们,它普通却真实,从学习舞蹈开始,就对民族民间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像瑶族民间舞中模仿建造房屋的瑶族小长鼓舞,利用舞具小长鼓的动作变换,漂亮的鼓花,舞出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壮族民间舞蹈中的舞火蛇,蛇追蛤蟆的场景,灵活生动,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我们,引领我们走入舞蹈的殿堂,学习舞蹈艺术。这些舞蹈因民族不同,所以他们的表现风格完全不同;当民间传统的淳朴的艺术形式直接呈现在我们眼前,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只有不断地积累这些来自民间广大的民间元素,才有我们编创的基础和根源。

民间舞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传承过程中积淀下深厚的文化。文化是在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及劳动实践中创造的、发展的。人类创造的文化千姿百态,但是不论古今,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在时间的推移中一成不变。人类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被传承的民间舞蹈文化随着人类文化的发生与变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渐进。在这种渐进过程中,被传承的舞蹈文化有其固定的部分,又有可以发挥和变革的部分。我们所处现在的年代,流传至今的民族民间舞为一种保留,一种财富,一种遗产,可如果我们现在人还在拿老一辈的东西干巴巴地强塞给现代人享受并让他们买账,是没什么希望的。那我们就允许庞大的艺术瑰宝只停留在学者手中孤芳自赏吗,没有理由认为这是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国家遗产,是财富,怎样利用财富去创造“财富”,我更希望民间舞蹈的财富是地基,我们可以在这牢固的地基上建设美好的家园,吸引人们在其中生活,在其中享受[2]。所以只有保护根本和勇于创造相结合,才是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完美渠道,有了底蕴坚定地走生活创作道路,明确鲜明地呈现民族审美情趣,深刻反映地域文化内涵和人文生活内涵并赋予大胆的艺术变革精神,才是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合理道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少数民族的节日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等属精神文化因素。我们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时,必须要做到保存原文化的内在精神时,以防止传统文化形式的内含价值受到扭曲削弱。壮、瑶民族都尽力保存着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些既是由民族感情决定的,也是由壮、瑶族民间文化艺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决定的。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异彩纷程所在,壮、瑶族人民的语言、服饰、婚姻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有各自典型的文化特征。比如在服饰上,瑶族的服装,在日常大部分穿着和汉族基本相同,但在盛大节日、婚庆嫁娶时,都还保存并穿着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过山瑶服饰五彩斑斓,特别是女子服饰,上戴尖头帽,以若干条绣有瑶族花纹图案的头巾,逐条缠绕成一个圆锥形的高帽,在帽子周围还有各色丝绒和银饰装饰,身穿黑色衫裤,衣衫衣领、衣袖、衫(裤)脚上都绣有瑶族花纹,再配上花纹腰带、背袋等饰物,更显庄重大方。壮族服饰也极具特色,在婚俗方面,提倡计划生育,注重男女平等,我们都要极力推崇,另外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如挑花、织锦、编织、刺绣和蜡染传统工艺,式样多种、精致美观的图案花纹,又如服饰、建筑、生活用品以及各种装饰品,都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保留并遗传下来。在开发过程中,还包括壮、瑶族农村的文化既包括村落的规划、各类建筑、历史遗址;也包括各类民俗、民族语言、生活民居、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武术、医药和各种传统技艺等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加以很好的保护。同时,壮、瑶族传统文化只要是有益于社会和人类事业进步的,都应积极的奉献于其他民族和外界,这也是壮、瑶族人民本来就具有的传统美德。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壮、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多元化的世界来说,其价值是巨大的,必不可少的,壮、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复兴,与此同时也是是保护各民族文化、加强各民族交流之间的需要,更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祖国繁荣昌盛的保障。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好的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互助,让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冯玲玲.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黄河之声,2015(6):117-117.

[2]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2):54-61.

标签:;  ;  ;  

感悟壮、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