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论文-王智莉,李万发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论文-王智莉,李万发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党建,科研团队,协同创新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论文文献综述

王智莉,李万发[1](2019)在《高校基层党建与科研团队建设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高校最具活力、最有创新力的组织单元,科研团队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研团队的诞生也给高校基层党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党建工作拓展至这些新兴科研团队,实现高校基层党建与科研团队建设协同创新,既是加强、改进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现实需要。本文在分析高校基层党建与科研团队建设的概念、特征、内在关联、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进行协同创新的理论渊源、实践范式与长效机制的构建。(本文来源于《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徐珺,尚玉钒,赵新宇[2](2019)在《高校科研团队领导语言框架与成员创新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以往领导影响下属创新行为的研究多从正向促进视角切入不同,本研究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积极/消极语言框架对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促进/抑制双向影响路径。通过采用叁阶段式问卷调查法对高校科研团队中228位科研人员及其直接领导进行实证调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着正相关,领导消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着负相关;同时,领导者语言框架通过科研人员认知评价的中介影响其创新行为;而且,领导—下属交换关系正向调节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对下属挑战性评价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阐释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影响(促进/抑制)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李锋,涂如男,贾茂想[3](2019)在《互惠偏好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惠偏好行为对团队成员之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是推动团队良性发展的关键.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考虑互惠性偏好,构建了双代理人情境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互惠偏好下隐性知识互补性对隐性知识转移努力水平的影响、激励对隐性知识转移努力水平的影响及激励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期望效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非互惠性偏好情境相比,互惠偏好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成员隐性知识互补性与隐性知识转移努力水平正相关程度更高;互惠偏好可以明显提升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隐性知识转移努力水平;不同互惠偏好程度下,激励行为直接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部期望收益,但在相同的互惠偏好程度下,激励行为不一定能提高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的期望收益.结合研究结论,文中提出了互惠性偏好下促进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的激励政策,为提升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效率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江西师范大学课题组,张艳国,刘小钧,刘明[4](2019)在《铸魂育人 以培养大学生骨干为重点创新红色文化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传承好革命文化”;他在近两次视察江西时指出,江西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文化宣传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江西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是名副其(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7-19)

李静,徐旭冉[5](2019)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教学“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大多数高校正在实施绩效改革与教学质量改革工作,从高校的管理层面来说,梳理教学科研团队,进行现有人员结构调整迫在眉睫。通过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够分析科研政策对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为各个高校组建科研创新团队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与实践分析依据。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提高高校科研能力与质量,以支持高校创新团队的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19期)

王立良,王道明[6](2019)在《多角度评价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科研团队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力量,也是确保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精准实施的中坚力量。目前,高校的创新能力水平不一,对于团队创新绩效考核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往往根据学科带头人的水平、科研骨干人数、获得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等级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缺乏依据创新团队的特点、环境进行精准提升。为此,亟需探索基于绩效考核的多角度评价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策略,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团队组织和管理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秦阳[7](2019)在《高校科研团队关系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科研团队合作解决科研问题成为大势所趋。但目前高校科研团队的内外部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从实践来看,与外部科研伙伴关系质量决定了高校科研团队能否在“大科学”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外部科研资源从而提升创新绩效。本文在对国内外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相关领域文献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从关系嵌入性的角度,展开对高校科研团队与外部科研伙伴的关系质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问题的研究。论文首先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关系嵌入性的概念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关系嵌入性——知识整合——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体系,综合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22.0和AMOS22.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对相关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借鉴关系嵌入性理论,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关系嵌入性概和内涵,建立了关系嵌入性的概念分析框架。从关系嵌入角度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分析的依据,有助于高校科研团队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综合运用关于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信任——信息共享——共同解决问题”的关系嵌入性内部结构模型,揭示了关系嵌入性要素之间的结构性关系以及信息共享的前置变量属性及其影响机制。(3)建立了“关系嵌入性——知识整合——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体系,分析了关系嵌入性、知识整合和创新绩效叁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探讨了知识整合对关系嵌入性和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4)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了“高校科研团队合作情况调查问卷”,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样本,运用SPSS22.0和AMOS22.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对所提假设进行了检验并说明,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明确结论并针对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部分的研究思想和结论将有助于此方面学术的发展,为学术界更进一步从合作关系建构、团队知识管理的角度来探讨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持续发展和加强大学科研团队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完善了现有高校科研团队管理领域的要素体系及其作用方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斌鹄[8](2019)在《聚焦硬科技领域 致力硬科技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首席 杨斌鹄)日前,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19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入选名单,西安理工大学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与控制创新团队、网络信息内容与系统安全创新团队、功率半导体器件及装备创新团队等5个团队成功入选,而且这5个团队大多属于硬科技领域。(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9-04-27)

郭培荣,许勇[9](2019)在《基于微分动力学模型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知识作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战略核心资源,对提升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隐性知识的特征及其传播方式,建立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传播的微分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传播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和控制隐性知识传播效率的策略。(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荣[10](2019)在《探索建设高校专业服务科研团队的模式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提升高校科研工作认知度、创新科研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建立透明化、公开化的科研信息渠道平台、建立公平公正的科研项目考察甄选制度、加强和提升科研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科研专业性等方面,探索建设高校专业服务科研团队的可能性和模式创新。(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9年05期)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与以往领导影响下属创新行为的研究多从正向促进视角切入不同,本研究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积极/消极语言框架对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促进/抑制双向影响路径。通过采用叁阶段式问卷调查法对高校科研团队中228位科研人员及其直接领导进行实证调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着正相关,领导消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着负相关;同时,领导者语言框架通过科研人员认知评价的中介影响其创新行为;而且,领导—下属交换关系正向调节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对下属挑战性评价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阐释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影响(促进/抑制)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智莉,李万发.高校基层党建与科研团队建设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2].徐珺,尚玉钒,赵新宇.高校科研团队领导语言框架与成员创新行为研究[J].科研管理.2019

[3].李锋,涂如男,贾茂想.互惠偏好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江西师范大学课题组,张艳国,刘小钧,刘明.铸魂育人以培养大学生骨干为重点创新红色文化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李静,徐旭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教学“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

[6].王立良,王道明.多角度评价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绩效[J].中国高校科技.2019

[7].秦阳.高校科研团队关系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8].杨斌鹄.聚焦硬科技领域致力硬科技创新[N].西安日报.2019

[9].郭培荣,许勇.基于微分动力学模型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传播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19

[10].王荣.探索建设高校专业服务科研团队的模式与创新[J].读书文摘.2019

标签:;  ;  ;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论文-王智莉,李万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