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崇拜论文-郑俊华

地域崇拜论文-郑俊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域崇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徐偃王,信仰圈,毛令公,徐氏

地域崇拜论文文献综述

郑俊华[1](2019)在《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变迁——以衢州徐偃王崇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衢州徐偃王崇拜因龙游徐氏在当地的较早定居与繁衍而形成,韩愈撰写的碑记将徐偃王塑造成儒家仁义之君的典范,并确立了灵山徐偃王庙的祖庙地位。宋代以降,徐偃王信仰逐步向周边扩散,形成了包括金、衢、严、处周边地区为核心的徐偃王信仰圈。明中叶以后,徐偃王祠庙内的神灵系统、祠庙的性质都出现微妙的变化。在乡村,徐偃王从神毛令公出现,且有取而代之之势;在城市,地方社会宗族化的背景下,衢州府城的偃王祠转变为徐氏宗祠。(本文来源于《地方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段友文,柴春椿[2](2018)在《祖先崇拜、家国意识、民间情怀——晋地赵氏孤儿传说的地域扩布与主题延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地赵氏孤儿传说,在历时的传承过程中,经过层累地凝聚与转移,因历史背景、地域环境、民众心理等原因,产生核心人物的更换与主题内涵的流变,在晋南襄汾、晋北忻州、晋东盂县叁地分别衍生出祖先崇拜、家国意识、民间情怀的主题。襄汾以褒扬赵盾为核心的祖先崇拜体现为血缘观念下的排他性、外化的祭祀仪式、伦理观念下的人文崇拜;忻州以颂扬程婴为核心的家国意识表现在官方对忠义形象的塑造、文人对复仇母题的置换、民间对忠义精神的传承;盂县以尊奉赵武为雨神的民间情怀渗透在多重民间叙事之中,如文本化的口头叙事、仪式叙事、空间叙事。赵氏孤儿传说在层累的历史传承过程中被不断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经久不衰。(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赵翠翠[3](2018)在《空间分割与地域崇拜——以陕西A地炎帝信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对民间信仰的空间建构及其信仰实践产生了诸多影响,而不同信仰空间中信仰精英的身份地位、资源获取方式、人群聚合特征等,又使得不同信仰空间之间会产生相对的分割。本文以陕西A地炎帝信仰为例,论述了城镇化背景中炎帝信仰五大空间的建构,试图从资源配置、话语分别、利益纠葛叁个方面,讨论炎帝信仰空间之分割的根源与实质。旨在说明,信仰空间之间的分割是资源、话语、利益等因素的综合性产物,体现了城镇化背景中官方与民间、城市与乡村、公共与私人的二元分割。(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8年02期)

余永红[4](2017)在《试论西汉水上游“巧娘娘”崇拜的地域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水上游地域乞巧风俗中的巧娘娘崇拜,既有全国范围内织女崇拜的一些基本特征,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特色主要体现了崇拜者的纯女性化、崇拜方式的巫傩化和偶像造型的民艺化。这些地方特色的形成,既与西汉水上游地域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也与当地相对封闭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织女崇拜本是秦文化的遗风,后来随着西汉水流域民族迁徙融合的复杂历史,又融入了氐羌少数民族文化因素,随之形成这一带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乞巧风俗和巧娘娘崇拜,彰显着西汉水上游地域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付轩[5](2016)在《新疆地域存在的蘑菇生殖崇拜文化现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疆地域存在着蘑菇被隐喻为男性生殖器的民俗文化现象,这种生殖器崇拜现象是从蘑菇与生殖器的形似上来做喻,暗含着远古人类对人的个体生命的追求,同时又表现出远古人类对蘑菇的敬畏态度。(本文来源于《喀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涂师平[6](2016)在《浙江宁波地域水神崇拜文化考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神崇拜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所崇拜的水神各有不同。浙江宁波具有7000年文化发展历史,在海洋和江南水乡环境中,宁波地域主要崇拜本地的自然神灵与治水英雄,但也接受外来信仰文化的融入,崇拜外来文化的水神。宁波水神崇拜文化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彭志坚[7](2016)在《地域化的神祇:双忠崇拜及其在闽台的发展与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巡、许远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忠烈英雄,世称"双忠"。自唐肃宗"立庙睢阳,岁时致祭"以来,双忠信仰不断衍播,信众遍布河南、山西、安徽、湖南、浙江、江苏、江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双忠信仰在福建和台湾两地演绎出许多新的特色,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同时,由于福建是台湾双忠信仰的直接源头,台湾双忠信仰的形态表现出很深的原乡烙印。(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6年01期)

侯文宜,杨丽[8](2008)在《大粮山古战场:长平之战的历史见证与廉颇崇拜——晋东南米山小地域文化遗存考论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着名而影响深远的战争,其发生地即在今山西的晋东南高平(古称长平)一带,米山大粮山古战场作为廉颇幕府所在地最具标志性,至今仍留存有营防岭、赵长城、廉颇屯等遗址遗迹,成为长平之战的历史见证,并在其周边形成了民间廉颇崇拜情结。(本文来源于《沧桑》期刊2008年01期)

索端智[9](2006)在《藏族信仰崇拜中的山神体系及其地域社会象征——以热贡藏区的田野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山神信仰是藏区社会的一种集体表象,是藏族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体系。民族志资料表明,体系化建构的山神与社会结构具有紧密的相互映照关系,从山神与社会结构关系的视角去透视山神体系,可以发现守护神信仰体系的不同圈层隐喻的是藏区大小不同的地域社会,所谓藏区四大或九大山神的说法,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藏区不同区域社会的象征。(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06年02期)

陈春声[10](2003)在《“正统”神明地方化与地域社会的建构——潮州地区双忠公崇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忠公信仰源于唐代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的唐将张巡、许远 ,唐肃宗下诏立庙祭祀。元皇庆元年 (1312年 ) ,邑人刘应雄所撰的《潮阳东山张许庙记》 ,记述了潮州军校钟英梦神托付 ,妥灵东山的传说 ,是为潮阳灵威庙。宋末进士邑人赵嗣助于元初捐资修庙 ,置田供祀事 ,实际是寄托他对故国忠烈的怀念情怀。元末潮州路总管王翰为东山庙刻文天祥《沁园春》词 ,而《庙记》还把韩愈为张、许二公辩白的史事着重加以阐释 ,使得潮阳双忠公崇拜 ,增添了地方性内涵。明代潮阳官绅在庙中增塑雷万春、南霁云神像 ,大殿下增建邮亭 ,并陆续建起六忠庙和韩祠 ,形成一个地域性祭祀中心。清代 ,双忠公信仰的“地方性”进一步发展 ,潮阳城内建双忠公行祠 ,与本地区社会生活相关的灵验传说不断被创造出来 ,宗族组织对地方势力的影响不断加强。(本文来源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地域崇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晋地赵氏孤儿传说,在历时的传承过程中,经过层累地凝聚与转移,因历史背景、地域环境、民众心理等原因,产生核心人物的更换与主题内涵的流变,在晋南襄汾、晋北忻州、晋东盂县叁地分别衍生出祖先崇拜、家国意识、民间情怀的主题。襄汾以褒扬赵盾为核心的祖先崇拜体现为血缘观念下的排他性、外化的祭祀仪式、伦理观念下的人文崇拜;忻州以颂扬程婴为核心的家国意识表现在官方对忠义形象的塑造、文人对复仇母题的置换、民间对忠义精神的传承;盂县以尊奉赵武为雨神的民间情怀渗透在多重民间叙事之中,如文本化的口头叙事、仪式叙事、空间叙事。赵氏孤儿传说在层累的历史传承过程中被不断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经久不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域崇拜论文参考文献

[1].郑俊华.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变迁——以衢州徐偃王崇拜为例[J].地方文化研究.2019

[2].段友文,柴春椿.祖先崇拜、家国意识、民间情怀——晋地赵氏孤儿传说的地域扩布与主题延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赵翠翠.空间分割与地域崇拜——以陕西A地炎帝信仰为例[J].东南学术.2018

[4].余永红.试论西汉水上游“巧娘娘”崇拜的地域特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5].付轩.新疆地域存在的蘑菇生殖崇拜文化现象探析[J].喀什大学学报.2016

[6].涂师平.浙江宁波地域水神崇拜文化考探[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彭志坚.地域化的神祇:双忠崇拜及其在闽台的发展与变迁[J].社会科学论坛.2016

[8].侯文宜,杨丽.大粮山古战场:长平之战的历史见证与廉颇崇拜——晋东南米山小地域文化遗存考论之一[J].沧桑.2008

[9].索端智.藏族信仰崇拜中的山神体系及其地域社会象征——以热贡藏区的田野研究为例[J].思想战线.2006

[10].陈春声.“正统”神明地方化与地域社会的建构——潮州地区双忠公崇拜的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

标签:;  ;  ;  ;  

地域崇拜论文-郑俊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