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致性变迁论文-唐伟成,彭震伟,朱介鸣

诱致性变迁论文-唐伟成,彭震伟,朱介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诱致性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制度变迁,诱致属性,交易成本,要素配置

诱致性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唐伟成,彭震伟,朱介鸣[1](2019)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下的村庄要素配置机制研究——基于长叁角的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认为中国大量快速成长的村庄遵循了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的发展形式,建立了逻辑自洽的村庄要素配置机制。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推演,选取长江叁角洲的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结论是村庄制度具有双重属性,外生属性决定了村庄制度在不同时期会受到宏观制度的影响,内生属性使得外部影响在微观层面衍生出内部激励结构。激励结构带动了村庄经济要素的活跃:经济主体依托并分享附着在村集体组织上的可信承诺,完成经济要素在村庄的内化交易;村集体组织甄别增长领域,协调外部问题,经济要素在村庄实现优化配置;为了推动村庄制度的变革,克服村庄制度相对于宏观制度的"粘滞",村庄建立了多样的补偿方式,缓解了制度收益与成本在村庄内部的不均。多项村庄制度的创新与组合使用推动了要素配置机制的成型与完善。即便是遵循同一逻辑获得快速成长的村庄,因历史单项制度设定不同而导致长久的要素特征差异,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路径。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推演为中国村庄内生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06期)

丰雷,任芷仪,张清勇[2](2019)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诱致性变迁还是强制性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是农民创造与政府作用互动的成果。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国家对农民的制度变迁需求作出了积极回应,初期给予农民探索空间,扩大制度可选择集;中期与农民互动,积极主动"调适"并协调冲突,努力达成改革共识;后期从多种可能的制度安排中"择优",进而上升、固化为正式规则并加速推广。有限理性的个体与不完全信息的政府通过上下良好的互动,共同探索找到"共赢"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制度变迁。这项改革的成功可以提供以下启示:进一步给予农民谈判权和参与权;允许讨论和争论,将多样化的信息反馈至中央;需要考虑对国家治理方式和"赶超战略"作出根本转变。(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01期)

胡士俊[3](2018)在《“叁权分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诱致性与强制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权分置"起因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引致的农民群众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体现出鲜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而党和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实行"叁权分置"改革,既为土地流转清除了障碍,又对其施加了规范和约束,表现出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叁权分置"诱致性与强制性演进逻辑,启示在"叁农"工作中,要重视利用诱致性和强制性两种方式,加强有效率制度供给,提高农业经济绩效。(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8年08期)

王宝珠,冒佩华[4](2018)在《塘约金融: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成熟的农村金融为之服务。为满足集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塘约村与平坝农信社努力合作,分别从"叁权"促"叁变"、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创新信贷产品和合理利用"金融扶贫"四条路线开展了金融制度创新。这是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嬗变,是一次诱致性制度变迁,也由此折射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亟待实现四大转变,即农村由"资源"向"资产"转变、农村金融机构由"城镇化"向"村社化"转变、金融扶贫由"外力助推"向"内生动力"转变、演进路径由"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创新"转变。(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胡雯[5](2017)在《资本替代劳动: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步入“刘易斯拐点”阶段,在“人口红利”消退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诱致性“资本替代劳动”成为要素替代的趋势。本研究基于诱致性变迁理论,构建农户行为决策模型,分析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的理论逻辑和经验事实。为检验理论假说,本研究采用全国9省(区)1056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OLS估计,探明农户的生产性投资行为决策的机理,验证诱致性变迁理论的解释力。以此得出如下结论:(1)劳动力价格是关键变量,非农就业、弱质化发挥激励作用;工资收入并未发生“收入效应”,而是“务农机会成本”的消极作用;(2)基于农户异质性,呈现不同的要素禀赋、行为能力、比较优势。农地规模、农地确权代表农地禀赋、产权强度,条件越优、强度越大,农业生产性投资倾向越大;(3)引入农业生产特性,发现农业生产季节性导致用工时间不均衡,诱发雇工比机械成本高、监督考核难的问题,使得农户倾向于用“机械替代劳动”。因此,要匹配异质性农户的农地规模,实现“资本替代劳动”的要素结构转换,从而达到农业生产效率最优。进一步讨论,从计量结果可知:一是农户在“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投入最小化”的多目标决策下,出现“资本替代劳动”的行为;二是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最优农地规模是100亩左右。在这一临界值,出现“自购机械”和“服务外包”的行为分化。叁是农地确权在增加产权强度、激励农户投资预期上,有重要政策内涵。基于上述,提出叁点政策建议:一是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分类扶持农业经营主体;二是激活农业各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叁是发展农业新业态,鼓励支持规模化服务供给主体。(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宁勇敏[6](2016)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从小岗村手印契到芜湖土地流转试验的深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1978年秋天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2015年4月芜湖市获批全国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市;从小岗村的手印契到芜湖的土地流转试验,安徽省始终走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沿。制度决定发展绩效,把握时代脉搏能带动当地经济的活跃、进而在全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两次土地制度改革所处历史阶段、面临的时代背景、改革目的及推动主体有着诸多相同点,芜湖市土地流转试验对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示范作用,它可诱致全国土地制度再变迁。(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董丽娃[7](2016)在《中国基金业的制度变迁:诱致性还是强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本身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老基金的发展是地方政府利益诱导下的诱致性变迁;从老基金到新基金的变化、开放式基金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股东身份条件的变化以及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变化是中央政府为发展经济、面对对外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进行的强制性变迁,从动力上看也属于诱致性变迁。中国基金业的制度变迁过程表明,无论是白下而上的还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都是发动或推动制度变迁的主体在特定利益诱导下的诱致性行为。(本文来源于《制度经济学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林颖[8](2016)在《制度变迁视角下城市设计诱致性实施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现代城市设计概念以来,城市设计实施一直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的一大难题,在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期的城市建设环境下,解决城市设计实施问题变得更为迫切。本文立足于以实施为导向的城市设计过程理论,试图用制度化和经济学的思维去探索走出我国城市设计实施困境的路径,而制度变迁的视角正为这条思路提供了突破口。基于制度变迁过程与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共通点,论文对城市设计实施进行了制度化诠释,提出城市设计的诱致性实施与强制性实施两条路径。前者指在城市开发建设活动中,公众主体与企业主体(指城市设计中的开发企业)在响应城市设计将带来的获利机会时,自发地贯彻执行城市设计意图的过程。后者指将城市设计方案或成果转化为政府法令的形式,依靠政府主体行使国家法律权力强制性执行的过程。城市设计诱致性实施路径能够弥补强制性实施的局限性,强制性实施路径能够克服诱致性实施的路径依赖问题,两者协调互补,互不可缺。然而,通过对我国当前城市设计实施的现状分析和中美城市设计实施体系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城市设计实施现状表现为一种单一的强制性实施特征,存在诱致性实施路径缺失的问题。因此,论文试图对我国城市设计诱致性实施路径的可行性、实现路径和具体方法展开探索。论文以城市设计诱致性实施的两个主体——公众主体与企业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制度变迁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其实施城市设计的“成本-收益”模型,对各主体实施城市设计的行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基于产权明晰下实现路径的理论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美产权结构与实现路径比较分析,论文归纳出在我国具有可行性的城市设计诱致性实施路径:公民设计组织、资金激励与抑制策略和公共空间地役权交易体系。这叁条路径具体应该如何实现?论文对美国城市设计诱致性实施路径的方法和策略加以借鉴,通过中美制度环境和案例运作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以下适宜于我国国情的实施方法和具体策略。第一,通过剖析美国不同类型的公民设计组织发展特征,对中美城市设计第叁部门建立的制度环境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美国普罗维登斯市CITY WALK城市设计与中国武汉市昙华林城市设计的案例比较,找出我国公民设计组织建立与发展存在的困境,以此提出我国促进公民设计组织建设以诱致公众主体实施城市设计的普适性制度方法。第二,借鉴当今美国城市设计运作中不同类型的资金激励与抑制措施,并对中美城市设计运作的制度环境差异进行优劣势比较,论文提出了适宜于中国制度环境下城市设计资金激励与抑制策略的改进方法,是诱致企业实施城市设计的路径之一。第叁,构建公共空间地役权交易体系从根本上消除外部性问题,是企业主体的另一条城市设计诱致性实施路径,论文首先对公共空间地役权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明确了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地役权范畴及其对实施城市设计的优越性,进一步,在我国《物权法》及不动产管理的行政法规序列下,论文分析了构建公共空间地役权交易体系在法理和需求上已经具备的可行性,并提出通过交易制度设计和要素类型细分的具体策略,实现此实施路径在程序与技术上的可行。最后,立足于城市设计诱致性实施路径的方法和策略,结合我国现行的城市设计强制性实施路径,论文最后对构建适宜于我国国情的城市设计实施体系框架进行了设想,两者互为补充,以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城市设计实施目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魏家富[9](2016)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诱致性制度变迁及其监管涵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是技术与制度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根据这个基本性质,从打造现代高效金融体系的大格局出发,实施一种宏观积极监管理念,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体系的协同发展。这种理念的实践可能将经历叁个阶段。(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喻忻[10](2014)在《中国占有制度的变迁: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度总会不断创立、修正、改革和创新,这一过程被称为"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有两种模型——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对于作为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占有制度而言,亦会存在不断创立、修正、改革和创新的变迁过程,影响变迁的动因中既有社会动因、经济动因,亦有技术动因和观念动因,这些动因有诱致性的也有强制性的,本文试图从制度变迁理论中汲取养分分析占有制度变迁的动因,找出其中的强制性动因和诱致性动因,对占有制度的变迁做历史解释的同时,亦为当代的占有制度的完善提供历史的注解和历时的支撑。(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诱致性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是农民创造与政府作用互动的成果。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国家对农民的制度变迁需求作出了积极回应,初期给予农民探索空间,扩大制度可选择集;中期与农民互动,积极主动"调适"并协调冲突,努力达成改革共识;后期从多种可能的制度安排中"择优",进而上升、固化为正式规则并加速推广。有限理性的个体与不完全信息的政府通过上下良好的互动,共同探索找到"共赢"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制度变迁。这项改革的成功可以提供以下启示:进一步给予农民谈判权和参与权;允许讨论和争论,将多样化的信息反馈至中央;需要考虑对国家治理方式和"赶超战略"作出根本转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诱致性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唐伟成,彭震伟,朱介鸣.诱致性制度变迁下的村庄要素配置机制研究——基于长叁角的案例分析[J].城市规划.2019

[2].丰雷,任芷仪,张清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诱致性变迁还是强制性变迁[J].农业经济问题.2019

[3].胡士俊.“叁权分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诱致性与强制性分析[J].农业经济.2018

[4].王宝珠,冒佩华.塘约金融: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8

[5].胡雯.资本替代劳动: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7

[6].宁勇敏.诱致性制度变迁:从小岗村手印契到芜湖土地流转试验的深度改革[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

[7].董丽娃.中国基金业的制度变迁:诱致性还是强制性[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6

[8].林颖.制度变迁视角下城市设计诱致性实施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9].魏家富.我国互联网金融:诱致性制度变迁及其监管涵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

[10].张喻忻.中国占有制度的变迁: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因素[J].甘肃社会科学.2014

标签:;  ;  ;  ;  

诱致性变迁论文-唐伟成,彭震伟,朱介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