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子女论文-陈雨晴

农村留守子女论文-陈雨晴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留守子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留守子女,教育环境,问题

农村留守子女论文文献综述

陈雨晴[1](2019)在《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留守子女”学生教育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农村"留守子女"学生问题凸显,如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校管理被动、家校难以形成合力等。通过以中等职业学校中农村"留守子女"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中农村"留守子女"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研究解决对策。希望家庭、学校、社会能齐心协力,构建一个适宜农村"留守子女"学生教育环境,帮助中等职业学校的"留守子女"健康成长。(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9年22期)

陈璐,谢文婷[2](2019)在《农村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父母健康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1997-2015年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分析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评估农村地区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家乡父母的健康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成年子女外出务工的对照组,农村成年子女外出务工会使留守父母过去四周患病的概率显着增加2.7%,65岁及以上的留守父母IADL受损概率显着增加6.1%。这种负面影响也显着地体现在对留守父母心理健康的影响上。研究发现留守父母的生活满意程度显着低于非留守父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从性别差异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父亲的身心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比母亲更大;和女儿相比,儿子外出务工对留守父母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更大。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道路上,农村地区留守父母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政府部门应出台支持家庭老年照料的政策,加强对农村地区社区和机构照料的投入,减少子女外出务工引发照料缺失给父母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人口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李春华[3](2018)在《用关爱帮助农村初中“留守子女”学好语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小学"留守子女"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由于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缺乏对"留守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监护,往往使"留守子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行为习惯较差,自控力普遍较弱。农村语文教师要探究激他们学习语文兴趣的措施,这是非常必要的。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一、查找分析原因,对准问题入手"留守子女"大部分都是隔代监护,单亲(本文来源于《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敖翔[4](2018)在《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中国农村—城市移民调查(RUMIC)2008年和2009年两期的农村样本数据研究了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了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并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回归模型的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估计结果表明,子女外出会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产生显着的负面影响。对于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年纪较大的、女性、只有一个孩子或者来自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群精神健康受子女外出务工影响更为显着。随着家庭规模变小、大量劳动力外流和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健康问题令人担忧。(本文来源于《南方人口》期刊2018年04期)

卫晓媛,杨俊孝,雷世文,陈昆,王少华[5](2018)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留守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展望——以新疆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义务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又是如今精准扶贫建设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以边疆地区农村为例,发现留守农民工子女存在心理扭曲、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加强疏导、宣传及建立监督机制等建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及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8年07期)

周永廷[6](2018)在《关注农村独生留守子女英语学习的情感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不仅包括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及情绪,还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自尊及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农村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这些群体中,有部分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不感兴趣。如何用情感教学去关注这些学生,作为教师值得思考与积极地采取措施。(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期刊2018年05期)

张明明[7](2018)在《子女支持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的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越来越突出,据民政部门2013年统计,中国农村留守老人已超过5000万,关注留守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成为社会大众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对于缺少正式养老保障的农村老年人来说,家庭层面尤其是子女的支持对于其精神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影响似乎更大。本文根据在苏北地区搜集的调查数据,探究现阶段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期刊2018年04期)

邹丽伟[8](2018)在《不同阶层农村留守妇女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相比,已经严重脱节甚至远远落后,她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更有甚者成为阻碍子女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因此,关注这类人群对子女的教育已经亟不可待。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对不同阶层农村留守妇女对子女的教育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提高农村留守妇女自身教育的方式解决其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弥补农村留守妇女这个特殊群体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短板。(本文来源于《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胡慧敏[9](2018)在《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城市中涌现出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城市经济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系的制约以及农民工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到自己打工的城市生活学习,而是只能留守在老家,由家里老人照顾或者托付给其他亲朋好友看管。从而产生了农村留守子女群体。近年来,留守子女问题在社会、学术界和媒体界等多方面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关于留守子女的已有研究更是涉及到他们的生活、行为、心理情感以及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和梳理国内外文献,运用2013-2014学年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序的Logit模型和二元Logit模型检验父母外出对留守子女教育的影响,分别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受教育期望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外出没有对留守子女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的影响。父母外出后,留守子女更倾向于选择住校,而住校能显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留守子女的受教育期望随父母外出产生了显着的消极影响。在区分性别的情况下发现,父母外出对留守男生受教育期望的负面影响显着,而对留守女生受教育期望没有产生显着的负面影响。另外,研究发现,其他影响因素,包括学生个人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家庭因素,如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学校因素,班风良好程度,学校师资水平等都对子女的学业发展产生了显着的积极影响。据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一)作为留守子女,应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独立,承担起照顾自己的责任。(二)外出的父母,要与子女经常联系,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对子女进行远程监管。对留守男生应加强人格的教育,让他们更自律自觉;与留守女生应多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叁)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另外应尽可能的为住校生提供优质的住宿环境。(四)政府部门应加快改革完善户籍制度,同时尽快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消除他们教育上的门槛。(五)发挥社会的作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本文来源于《南京财经大学》期刊2018-03-01)

赵岑岑,钟红艳[10](2017)在《农村留守妇女教育子女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广西叁个乡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妇女对子女的教育内容较广泛、教育效果较明显,但也存在农村留守妇女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教育的方式欠妥、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不足等不容乐观的一面。主要原因是农村留守妇女缺乏对子女教育的自主意识;整体学历偏低,自身的知识匮乏;忙于农活,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加强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向农村留守妇女普及基础文化知识和基础教育方法、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等方式可以为农村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评估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农村留守子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1997-2015年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分析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评估农村地区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家乡父母的健康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成年子女外出务工的对照组,农村成年子女外出务工会使留守父母过去四周患病的概率显着增加2.7%,65岁及以上的留守父母IADL受损概率显着增加6.1%。这种负面影响也显着地体现在对留守父母心理健康的影响上。研究发现留守父母的生活满意程度显着低于非留守父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从性别差异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父亲的身心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比母亲更大;和女儿相比,儿子外出务工对留守父母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更大。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道路上,农村地区留守父母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政府部门应出台支持家庭老年照料的政策,加强对农村地区社区和机构照料的投入,减少子女外出务工引发照料缺失给父母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留守子女论文参考文献

[1].陈雨晴.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留守子女”学生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

[2].陈璐,谢文婷.农村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父母健康的影响研究[J].人口学刊.2019

[3].李春华.用关爱帮助农村初中“留守子女”学好语文[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8

[4].敖翔.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J].南方人口.2018

[5].卫晓媛,杨俊孝,雷世文,陈昆,王少华.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留守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展望——以新疆地区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

[6].周永廷.关注农村独生留守子女英语学习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2018

[7].张明明.子女支持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J].决策探索(下).2018

[8].邹丽伟.不同阶层农村留守妇女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9].胡慧敏.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8

[10].赵岑岑,钟红艳.农村留守妇女教育子女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广西叁个乡村为例[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

标签:;  ;  ;  ;  

农村留守子女论文-陈雨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