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设计论文-叶文荣,于忠杰,陆子恒

减振设计论文-叶文荣,于忠杰,陆子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减振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减振橡胶,优化设计,Pro,E,ANSYS,Workbench

减振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叶文荣,于忠杰,陆子恒[1](2019)在《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船用橡胶减振器振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某船用橡胶减振装置水平方向振动大而容易失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橡胶减振器动力学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采用Pro/E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将模型导入到ANSYS Workbench结构分析模块中进行有限元分析,以减振橡胶尺寸参数为设计变量,减振装置的水平模态频率为目标函数,通过迭代计算得到橡胶尺寸的最优设计解。然后应用谐响应分析法分别计算优化前、后的减振装置在受到相同水平方向简谐激励力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减振装置振幅大幅下降,优化效果明显,可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修船》期刊2019年06期)

章健,马艳红,王永锋,洪杰[2](2019)在《航空发动机承力结构系统阻尼减振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典型高推质比涡扇发动机承力结构系统,提出了干摩擦阻尼减振的结构振动控制方法:在不损失支承刚度的前提下,于承力结构上设计具有动力吸振作用的干摩擦阻尼器,增强转子支承结构系统在宽频域内的阻尼特性,实现在工作转速频率内对承力结构振动响应的有效控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确定了干摩擦阻尼器结构特征及摩擦接触条件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承力结构阻尼减振的设计思路与流程。结果表明:干摩擦阻尼器可通过接触摩擦消耗承力框架的振动能量,合理设计阻尼器的摩擦因数和爪宽将进一步优化减振效果,算例中轴承座局部共振幅值衰减超过1个量级。(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水利,周建民[3](2019)在《非线性橡胶弹簧减振系统的数值分析与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线性减振器的分析与设计问题,通过数值方法建立非线性减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一种具有一般适用性的非线性减振系统设计方法,并进行验证。首先,通过对某型非线性橡胶弹簧进行仿真分析,并利用数值方法建立非线性橡胶弹簧减振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其次,提出一种包括系统线性特征设计,非线性特征设计及参数设计在内的非线性减振系统数值设计方法,并以非线性橡胶弹簧减振系统为例进行分析与设计;最后,通过实验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橡胶弹簧减振系统的数值分析及设计方法能够准确设计非线性减振系统的动力学特征,为更复杂的非线性减振系统提供了分析及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马永,沈春根,李伟家[4](2019)在《被动阻尼减振铣刀的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长径比铣刀在加工过程中的颤振现象,设计了一种基于颤振抑制机理的被动式阻尼动力减振铣刀。分别从试验模态、颤振稳定性、切削力和表面形貌等方面将其与普通实心铣刀进行对比试验,验证了其抗振性能。结果表明:减振铣刀与普通实心铣刀相比,模态参数得到优化,颤振幅值减小约35.3%,且在相同切削参数情况下切削力降低,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侯学元,任学平,任翀,郭如飞[5](2019)在《一种减振精镗刀结构设计及动态特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长径比镗刀精镗深孔出现的振动问题,根据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减振镗杆的数学理论模型,得出了影响减振效果的几个关键参数:动力吸振器和主振动系统的质量比、固有频率比、阻尼器的阻尼比等。完成了减振镗杆结构尺寸设计,确定了动力吸振器的参数值、几个核心部件的关键尺寸和材料、减振块的外形尺寸和材料、弹簧橡胶的内外径和轴向长度尺寸及相关材料和刚度值、阻尼液的阻尼系数及相关材料等。建立了减振镗杆的实体叁维模型。通过ADAMS软件对减振镗杆作了仿真验证,得到了减振镗杆的幅频响应曲线,仿真验证了将弹簧刚度值和黏性阻尼比作为影响减振效果关键参数的正确性;针对两种不同类型镗杆作了仿真对比,得出所设计的减振镗杆减振幅度约为实心镗杆的3倍以上,可以大幅抑制镗杆的振幅并迅速缩短振动周期,对机床切削颤振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21期)

张勇[6](2019)在《轿车前减振器连杆上端锈蚀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反映某轿车前减振器更换时上安装螺母锈蚀无法拆卸,给售后维修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本文中从连杆表面镀层、前减振器内部设计结构、减振器安装位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连杆端头未进行表面处理,易引起生锈,减振器连杆端头无防护罩结构,减振器回弹限位器是一个凹盆形结构,减振器上安装点附近设置了一条水槽经过,雨水在该处易聚集,引起连杆螺纹端锈蚀;提出增加防护罩的优化方案,连杆螺纹端形成干燥封闭空间,经路试及市场验证后锈蚀情况得到解决,为减振器上安装点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21期)

黄友猛,宋天明[7](2019)在《有限元法在机载雷达频综器减振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综器作为机载雷达持续稳定运行的"心脏",其抗振性能直接影响机载雷达的性能发挥,为提升频综器抗振性,对有限元法在机载雷达频综器减震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基于有限元法对设备减震方法的设计及频综器结构的分析,构建了频综器减振模型,对设备的相关相噪参数进行动力学数据分析。通过对振动传导速率及隔离振动频率的计算,分析影响隔振设备选择的相关性能参数,实现有限元法在机载雷达频综器减振设计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9年21期)

赵强[8](2019)在《冶金机械鼓形齿接轴联轴器减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冶金机械鼓形齿接轴联轴器在重工机械设备的传动装置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减震设计对于鼓形齿接轴联轴器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优化减震设计可以延长鼓形齿接轴联轴器的使用寿命。本文主要介绍了鼓形齿接轴联轴器及其振动,分析了影响鼓形齿接轴联轴器产生振动的因素,并针对鼓形齿接轴联轴器的振动问题详细说明了鼓形齿接轴联轴器的减震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林,欧阳青,肖平,宋玉来[9](2019)在《基于发动机曲轴系的扭振减振器结构设计及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发动机曲轴系扭转振动问题,基于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设计新型硅油-磁流变液混合模式的曲轴系扭振减振器,并建立了仿真模型进行磁路计算,以平均磁感应强度为目标,分析减振器结构参数对平均磁感应强度的影响并进行电磁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磁路设计合理,最大阻尼力矩满足设计目标要求.(本文来源于《嘉兴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汪博士,胡红生,李宁[10](2019)在《馈能型汽车内置永磁体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及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因其具有响应速度快、能耗少等优点而成为汽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传统磁流变减振器存在故障安全和磁流变液静置沉降等问题,基于磁流变液基本特性,设计了一种馈能型汽车内置永磁体式磁流变减振器,进行了减振器力学计算与有限元仿真分析.并通过减振器示功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馈能型内置永磁体式磁流变减振器满足永磁体单独工作模式下正常工作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阻尼器故障安全和磁流变液静置沉降问题,且减振效果良好.通过能量回收实验验证了馈能装置能量回收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嘉兴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减振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典型高推质比涡扇发动机承力结构系统,提出了干摩擦阻尼减振的结构振动控制方法:在不损失支承刚度的前提下,于承力结构上设计具有动力吸振作用的干摩擦阻尼器,增强转子支承结构系统在宽频域内的阻尼特性,实现在工作转速频率内对承力结构振动响应的有效控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确定了干摩擦阻尼器结构特征及摩擦接触条件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承力结构阻尼减振的设计思路与流程。结果表明:干摩擦阻尼器可通过接触摩擦消耗承力框架的振动能量,合理设计阻尼器的摩擦因数和爪宽将进一步优化减振效果,算例中轴承座局部共振幅值衰减超过1个量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振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叶文荣,于忠杰,陆子恒.基于ANSYSWorkbench的船用橡胶减振器振动优化设计[J].中国修船.2019

[2].章健,马艳红,王永锋,洪杰.航空发动机承力结构系统阻尼减振设计方法[J].航空动力学报.2019

[3].李水利,周建民.非线性橡胶弹簧减振系统的数值分析与设计方法[J].现代制造工程.2019

[4].马永,沈春根,李伟家.被动阻尼减振铣刀的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J].工具技术.2019

[5].侯学元,任学平,任翀,郭如飞.一种减振精镗刀结构设计及动态特性仿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6].张勇.轿车前减振器连杆上端锈蚀分析及优化设计[J].南方农机.2019

[7].黄友猛,宋天明.有限元法在机载雷达频综器减振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9

[8].赵强.冶金机械鼓形齿接轴联轴器减振设计[J].中国金属通报.2019

[9].张林,欧阳青,肖平,宋玉来.基于发动机曲轴系的扭振减振器结构设计及建模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19

[10].汪博士,胡红生,李宁.馈能型汽车内置永磁体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及试验[J].嘉兴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  ;  ;  

减振设计论文-叶文荣,于忠杰,陆子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