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名人轶事引致的思考

教坛名人轶事引致的思考

姚启耀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在报刊杂志中读到教育名家一些教书育人趣事,颇有启发。信手拈来,结合札记,权当抛砖。所思所悟,愿与读者共享。

一、教坛名人轶事拾掇与札记

轶事1:张伯苓戒烟。天津南开学校有一条校规:学生不许抽烟。南开学校在执行这条校规时出现了风波,原来校长张伯苓抽烟,于是学生们就联名上书给张校长提意见:“校长,您不让我们抽烟,但您身为校长,为什么带头抽烟呢?”张伯苓就在一次学生集会上,当场把手中的烟掐灭,对全体学生说:“以后我如果改不了,就不配当你们的校长,也没资格管教你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互相监督,决不抽烟!”打那以后,张伯苓彻底戒烟,学生中也就基本无人抽烟了。

这则轶事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现在想来仍不乏启示和借鉴意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要教师循循善诱,正确对待学生的不当行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教师,由于身份、位置的特殊,使得仪表、习惯动作必须予以谨慎,随意不得。言传身教的魅力在于教师形象的影响力。为此,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既做“经师”又做“人师”。一位好老师的口碑不仅仅是学生成绩的优劣(“授业”),更体现在人生经验的传承(“传道”)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解惑”)上。大爱无声,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一定是心中充满爱的人。

轶事2:李叔同(弘一法师)向学生鞠躬。音乐家李叔同一次给学生上音乐课,有个学生一直在低着头看一本与授课内容毫无关联的书。下课时,他用很轻的声音说:“某某同学等一等出去。”等到其他同学都出去了,他用和气而又不失严肃的语气对他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然后向那个同学微微鞠了一个躬,那位同学深感愧疚,向老师承认了错误。从那以后,再上课的时候,他就认真听讲,不看课外书了。

由这件趣事想起扬子晚报2015年4月20日报道的一则新闻:“河南省潢川县彭店中学,女生高某上历史课不停地讲话,授课老师王某几经劝阻无果,便走到高某座位上制止。她不但未听,反而侮辱老师“滚”,致使老师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双方发生肢体冲突。”

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尊重老师,理应被教训,但要注意方法,遇事冷静,善于控制情绪。要了解和尊重学生,不能当众羞辱学生,尤其不能在学生惹你生气时控制不住情绪而说出过激的言辞或做出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作为老师,肯定不应该打学生,教育要有耐心。“耐心”即是指不急躁、不厌烦的心态和性格。“耐”除了含有“耐心”的意思,还含有“忍耐”、“耐久”、“吃苦耐劳”等含义。耐心不仅是教育者的良好素质,也是一种美德。泰戈尔曾说:“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需要“耐心细致”。李叔同教育成功案例证明:教育学生,特别是教育那些智商不高、情商有余或者是问题多多的学生,教育者一定要有耐心。因为一个不良习惯的纠正需要的时间更长,没有耐心是绝对不行的。

二、教坛名人轶事引致的启发

1.以人为本,诲人不倦。“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把人当作主体、本质和目的。将“以人为本”泛化到职业教育中,就形成了“以生为本”的提法。以此作为教育核心价值取向,有助于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优化学生管理,实现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诲人不倦”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在后来的中国教育史上形成了一种优良的师德师风。所谓诲人不倦,就是说教育学生时有耐心,不厌其烦,不知疲倦。诲人不倦是一种积极而又美好的道德情感,能够激发教师对自己劳动的兴趣和爱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创造出各种优良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高校倡导教师诲人不倦,与在中小学倡导教师诲人不倦应有所不同。它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不懈地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二是坚持不懈地不厌其烦地辅导学生,与他们一道探讨专业学习领域里的关键问题。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多数搬至区域经济开发区,或多或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下课后教师忙着走人,一般不能留下来和学生交谈,有的老师甚至在学生提出本节课所学知识难点时也不肯留下,此时更不能接待家长来访(客观原因是学校班车时间到了)。高职教学安排虽然没有设辅导课,但真正给学生上辅导课的教师不多。高职院校生源特点决定了教师要“以生为本”,关爱学生,严谨笃行,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有机会成才出彩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我国有着重视师德师风的优良传统。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学生对教师不仅听其言、观其行,也在察其形。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正”,这样才可以教育和影响学生,有的影响甚至终身难以忘怀。孔子还认为,教师如果有缺点和错误,一定要勇于承认,坚决改正。他说:“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孟子认为教师要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最高的人生追求,要注意“知耻”、“养心”、“寡欲”的修身之道。董仲舒认为,教师应当“以义正我”,“说不急之言,而以惑后进者,君子之所恶也……为人师者可无慎邪”。这都是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治学严谨,不要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高职院校教师肩负着双重使命:传授就业之技,示范就业之德。这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专家学者的理论功底、工程师的技术素养、技师的实践技能,牢记崇高使命,坚守神圣职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好老师。

标签:;  ;  ;  

教坛名人轶事引致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