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加工论文-许娟妮,曾钰婷,齐驰恒,张文会

马铃薯加工论文-许娟妮,曾钰婷,齐驰恒,张文会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铃薯加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藏,马铃薯,加工利用,主食化

马铃薯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许娟妮,曾钰婷,齐驰恒,张文会[1](2019)在《西藏马铃薯生产加工利用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西藏马铃薯生产加工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目前主栽马铃薯的品质,对西藏马铃薯加工利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西藏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19期)

童丹,韩黎明,刘大江[2](2019)在《定西市10个外引马铃薯专用品种加工品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费乌瑞它、大西洋、夏波蒂为对照,通过对10个外引马铃薯品种的块茎性状及口感、营养品质、耐氧化褐变、油炸加工品质等性状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品种比较试验表现筛选出6个优质专用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AGRICO-1和AGRICO-2符合菜用型品种要求; AGRICO-5和AGRICO-6符合炸片型品种要求; AGRICO-8和AGRICO-9符合炸条型品种要求。特别是AGRICO-2和AGRICO-9两个品种,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大、抗旱性强、品质优良,综合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物与营养》期刊2019年09期)

[3](2019)在《《马铃薯加工原理与工艺技术》 国内出版的马铃薯生产与加工第二部西方经典着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刘孟君老师在翻译出版《马铃薯生产与食品加工》之后,根据读者反馈,又筛选和翻译了第二本西方马铃薯生产与加工的经典专着《马铃薯加工原理与工艺技术》。目前,上海科技出版社现已决定出版此书。《马铃薯加工原理与工艺技术》是一本马铃薯加工理论与工艺技术方面的专业书籍,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西方世界马铃薯的加工理论与工(本文来源于《中国马铃薯》期刊2019年04期)

张怀珠,徐晓霞,彭涛,刘树攀[4](2019)在《马铃薯全粉主食面包加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马铃薯主食面包的配方,以GB 14611-2008中面包烘焙品质评分为主要指标。试验结果显示以100 kg混合粉为基数,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比例为15∶85、活性酵母用量为1.8%、面包改良剂为0.8%时,品质评分最高,按此配方制得的面包焙烤品质最佳,且具有马铃薯的特殊香味。(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15期)

郭静,陈艳红,王鑫,狄建兵[5](2019)在《“冰冻”马铃薯加工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铃薯为原料,进行清洗、连皮冰冻、解冻、脱水、蒸汽处理,研究"冰冻"马铃薯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各因素较优水平,再采用正交试验,以感官品质为评价标准,确定"冰冻"马铃薯最佳口感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于-40℃条件下冰冻7 h,于20℃下解冻4 h,脱水80%,于100℃条件下蒸汽处理30 min所得到的马铃薯口感最佳,软糯中带筋道,咬合时抵抗性适当,带有浓郁的马铃薯软糯香味。(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14期)

刘鑫林[6](2019)在《建设晋西北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项目专题协调推进会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7 月16 日,我市召开建设晋西北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项目专题协调推进会。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裴峰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农业农村局及岢岚、静乐等县(市、区)相关负责人和蓝顿旭美公司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省农业农(本文来源于《忻州日报》期刊2019-07-19)

申光辉,覃小艳,刘海娜,曾雨虹,赵清锋[7](2019)在《紫色马铃薯全粉加工的汁液腥味物质成分及酶解脱腥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冻融分离法制备紫色马铃薯全粉汁液副产物腥味物质成分,及其酶解脱腥效果。【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气味活度值法,分析加工中间样品、汁液副产物及γ-淀粉酶酶解汁液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变化。【结果】冻融分离法制备紫色马铃薯全粉过程中样品风味及其挥发性物质成分组成变化明显。从生鲜薯片、熟化薯片、解冻薯泥、分离汁液和酶解分离汁液中分别鉴定出16种(醛类和醇类为主)、27种(醛类、醇类和酚类为主)、18种(醛类和帖烯类为主)、33种(醇类和酚类为主)和39种(醛类、醇类、酮类和酚类为主)挥发性物质。来源于生鲜薯片中的1-辛烯-3-醇是形成汁液土腥味的关键物质,熟化阶段形成的顺-3-壬烯-1-醇和吲哚分别是汁液酸腐气味和刺激性气味的主要成分。γ-淀粉酶酶解处理可有效消除汁液中的3种致腥成分,同时新生成苯乙醛、壬醛、癸醛、月桂醛、大马士酮、香芹酚等关键性呈香物质,以及吡嗪类、噻唑类杂环芳香气成分。【结论】γ-淀粉酶酶解处理可有效脱除紫色马铃薯汁液腥味。(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杰,杨希娟,党斌,张文刚,杨艳红[8](2019)在《不同加工方式对马铃薯原粉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制备得到马铃薯熟粉、冷冻干燥马铃薯原粉、未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及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研究不同类别的马铃薯原粉在外观品质、理化特性、功能特性及复水特性等方面的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下马铃薯原粉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外观品质均存在显着差异,其中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色泽(L~*值为80.78)最佳,为淡黄色粉末,具有高淀粉、高纤维及低脂肪的特点,有利于用作减肥及降血脂健康食品的原料;功能特性结果表明,马铃薯熟粉具有较高的持水能力(3.03±0.01 g/g)、乳化性(21.58%±1.37%)及乳化稳定性(15.98%±0.73%);冷冻干燥马铃薯原粉具有较高的持油能力(3.42±0.08 g/g)和溶解性(16.49%±1.07%);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具有较高的乳化稳定性(16.67%±0.76%)、复水性(复水比为6.43)和复水稳定性(95.76%±0.85%)。同时,结合考察不同加工方式下马铃薯原粉的加工效率与能耗,结果发现,经烫漂的热风干燥原粉具有较高的加工品质且加工能耗低,可作为熟粉的替代品。本研究可为马铃薯不同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并为马铃薯原粉的研制及代替熟粉的可行性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普红梅,杨万林,李燕山,帅良,杨芳[9](2019)在《两种干燥方式对马铃薯全粉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鲜"云薯304"切片后,采用漂烫冻干、不漂烫冻干、漂烫烘干和不漂烫烘干四种工艺条件制备干片,再经研磨粉碎制成半生的马铃薯全粉,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全粉的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漂烫冻干工艺,马铃薯全粉的颜色与鲜马铃薯颜色最接近,制备的马铃薯全粉还原糖含量最低,为0.15%;蛋白质含量(9.01%)、总淀粉含量(69.12%)、直链淀粉含量(31.60%)与其他叁种工艺处理无显着差异;从加工特性上看马铃薯全粉的持水力(5.27 g水/g全粉)和持油力(1.55 g油/g全粉)、透光率(83.43%)和各个温度下的膨胀度(50℃:9.32 g/g;60℃:11.98 g/g;70℃:13.11 g/g;80℃:15.35 g/g;90℃:12.50 g/g)均最高,都显着高于其他叁种工艺(P<0.05);且凝胶流程最短,为10.96 mm。因此,可认为漂烫冻干是制备马铃薯全粉的最优工艺。(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邓晓君,杨炳南,尹学清,何江涛[10](2019)在《国内马铃薯全粉加工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全粉作为很重要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是世界公认的全价营养食品。马铃薯全粉主要作为原辅材料加工制作马铃薯方便食品,是其他食品深加工的基础,在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调理食品等的加工制造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马铃薯全粉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概述近几年国内马铃薯全粉应用、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对全粉行业的分析和展望。(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马铃薯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费乌瑞它、大西洋、夏波蒂为对照,通过对10个外引马铃薯品种的块茎性状及口感、营养品质、耐氧化褐变、油炸加工品质等性状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品种比较试验表现筛选出6个优质专用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AGRICO-1和AGRICO-2符合菜用型品种要求; AGRICO-5和AGRICO-6符合炸片型品种要求; AGRICO-8和AGRICO-9符合炸条型品种要求。特别是AGRICO-2和AGRICO-9两个品种,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大、抗旱性强、品质优良,综合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铃薯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1].许娟妮,曾钰婷,齐驰恒,张文会.西藏马铃薯生产加工利用现状分析[J].农产品加工.2019

[2].童丹,韩黎明,刘大江.定西市10个外引马铃薯专用品种加工品质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9

[3]..《马铃薯加工原理与工艺技术》国内出版的马铃薯生产与加工第二部西方经典着作![J].中国马铃薯.2019

[4].张怀珠,徐晓霞,彭涛,刘树攀.马铃薯全粉主食面包加工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2019

[5].郭静,陈艳红,王鑫,狄建兵.“冰冻”马铃薯加工工艺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9

[6].刘鑫林.建设晋西北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项目专题协调推进会召开[N].忻州日报.2019

[7].申光辉,覃小艳,刘海娜,曾雨虹,赵清锋.紫色马铃薯全粉加工的汁液腥味物质成分及酶解脱腥效果[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8].张杰,杨希娟,党斌,张文刚,杨艳红.不同加工方式对马铃薯原粉特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9

[9].普红梅,杨万林,李燕山,帅良,杨芳.两种干燥方式对马铃薯全粉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9

[10].邓晓君,杨炳南,尹学清,何江涛.国内马铃薯全粉加工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标签:;  ;  ;  ;  

马铃薯加工论文-许娟妮,曾钰婷,齐驰恒,张文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