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职业发展教育论文-王珊

全程职业发展教育论文-王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程职业发展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程化,职业发展,创新创业,体系构建

全程职业发展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王珊[1](2019)在《关于构建全程化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部出台关于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被国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面对新时期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该转换思考视角,追根溯源,针对目前高校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系统,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做现状分析,努力将工作精力用于对内部工作深入挖掘、夯实基础,积极构建全程化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将就业创业的思想引领、技能培养和支持服务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助力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本文来源于《中国大学生就业》期刊2019年14期)

刘江华,窦雅琴[2](2016)在《基于全人教育的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全人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观念,其将社会价值与人的价值并重,在追求健全人格的基础上,希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素养的和谐发展的"全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全人教育理念具有极高的契合度,二者共同指向人终身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因此有必要构建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4项主体活动+12项辅助教育=16项预期目的"模块设计为例,着重阐述该模块设计的推动模式,并分析其在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6年20期)

朱海琴,王玉杰,付姣[3](2015)在《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方法为建立适合学校的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本文从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内涵与构建出发,对大学生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矛盾与问题进行分析,如课时计划与教学内容、课程定位与授课方式、师资力量与教学效果的矛盾等。最后,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如借助网络平台等公共资源、将课程与活动结合、加强教师和学生队伍建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新媒体建设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大学生就业》期刊2015年19期)

马丽丹,郭成鹏[4](2013)在《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该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为例探索了新形势下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思路。(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3年25期)

彭萍[5](2012)在《基于发展性职业生涯的全程就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发展性职业生涯的全程就业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要适应职业教育规模的要求,适应职业教育调整结构的要求,适应职业教育提高人才质量的要求,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使其成为高质量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文来源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尹锦锋,张新[6](2012)在《基于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形势下辅导员德育工作思路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在全面分析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阶段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新模式,使德育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全程化、全员化和制度化。(本文来源于《现代企业教育》期刊2012年04期)

高娜[7](2011)在《将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教育的方法更加科学、途径更加广泛。将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1年36期)

韩金明[8](2011)在《对全程化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各高校大学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在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全程化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理念,并对全程化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1年18期)

常玉光,孙凤余[9](2011)在《基于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模式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问题越来越凸显,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已处于相对成熟阶段。本文在全面分析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阶段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从高校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角度建立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模式,使德育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全程化、全员化和制度化。(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1年21期)

唐小芬[10](2009)在《高职院校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构建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就是将职业发展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和学校活动的所有环节,贯穿到高职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形成高职院校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和专业化,增强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效果。(本文来源于《继续教育研究》期刊2009年08期)

全程职业发展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人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观念,其将社会价值与人的价值并重,在追求健全人格的基础上,希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素养的和谐发展的"全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全人教育理念具有极高的契合度,二者共同指向人终身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因此有必要构建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4项主体活动+12项辅助教育=16项预期目的"模块设计为例,着重阐述该模块设计的推动模式,并分析其在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程职业发展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王珊.关于构建全程化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

[2].刘江华,窦雅琴.基于全人教育的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

[3].朱海琴,王玉杰,付姣.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

[4].马丽丹,郭成鹏.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3

[5].彭萍.基于发展性职业生涯的全程就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6].尹锦锋,张新.基于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形势下辅导员德育工作思路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2

[7].高娜.将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1

[8].韩金明.对全程化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

[9].常玉光,孙凤余.基于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模式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1

[10].唐小芬.高职院校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

标签:;  ;  ;  ;  

全程职业发展教育论文-王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