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地球化学分区论文-汤金来,陈富荣,丁宁,梁红霞,陈芳

元素地球化学分区论文-汤金来,陈富荣,丁宁,梁红霞,陈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素地球化学分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素组合,地球化学分区,R型因子分析,1∶25万宣城幅

元素地球化学分区论文文献综述

汤金来,陈富荣,丁宁,梁红霞,陈芳[1](2016)在《1∶25万宣城幅(安徽部分)水系沉积物测量元素组合特征与地球化学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1∶25万宣城幅(安徽部分)水系沉积物测量元素组合特征与地球化学分区,通过对研究区内水系沉积物中16种地球化学元素Ag、As、Au、Cu、Mo、Bi、W、Pb、Zn、B、F、Hg、Sn、Sb、Th和U进行因子主成分分析,亦即R型因子分析。提出了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6种因子组合:因子1组合为Mo、U、Ag、Zn、Sb、Cu;因子2组合为Hg、As、Sb、B;因子3组合为Pb、Sn;因子4组合为W、Bi;因子5组合为Au、Cu;因子6组合为Th、B。并分别绘制出了研究区内6种因子组合的因子得分异常分布图,结合该区域地质特征,对6种因子所代表的元素组合及地球化学分区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郭蕾,景晓东,范龙刚,王福花[2](2010)在《山东省陵县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农业地质综合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陵县适宜的气候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区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丰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应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肥力以及农作物的生理特性进行农业综合区划分,为当地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0年35期)

谭晓莲[3](2009)在《成都经济区近地表大气尘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地表大气尘是采集于人的平均呼吸高度(1.5~2米处)的较长时间累积的地表扬尘和大气颗粒物的混合物。目前成都经济区(包括成都、雅安、乐山、绵阳、德阳、眉山六个地区)近地表大气尘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化学组成、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矿物组成、形貌特征及源解析等方面;在分区研究上,多以传统行政分区、或地貌单元划分,而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不规则分区的研究还未涉及。论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四川省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编号200314200015)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中重金属元素的分配规律及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060616020),以成都经济区区域环境和经济区内以成都市主城区为例的典型城市环境中的近地表大气尘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区域和典型城市近地表大气尘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及其理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适合成都经济区近地表大气尘元素地球化学分区,但因研究区域的不同而降维方法不同。成都经济区是在R型聚类基础上提取Si、Al、Na、Ca四大造岩元素和五毒元素为Q型聚类变量,既未造成原有地球化学典型特征信息的丢失也达到了降维目的,Q型聚类可直接将样品聚为六大类;而成都市主城区是典型的综合城市环境,人为扰动强,R型聚类不能明确划分各元素组合,因此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主因子降维,再以各主因子得分为新的综合变量Q型聚类,将样品分为四大类。这种方法可以快捷的达到分区目的,且是根据近地表大气尘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来分类,避免了定性划分的随意性。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结果显示,成都经济区近地表大气尘可分为Ⅰ~Ⅵ个区域。Ⅰ区位于盆地边缘,为山区;Ⅱ区范围与四川东部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带大体一致,为低山丘陵区;其余集中在成都平原,与整个研究区的地貌分区基本一致。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分为商业和居民生活区、叁环路环带区域、东郊工业区以及黄田坝和琉璃场工业区四个区域,与成都市城市功能分区基本一致。山区和城市近地表大气尘中小粒径含量不同。山区的近地表大气尘中粒径小于20μm的体积百分含量为72.61%,其中PM10含量高达37.61%;而成都市区的含量为50.46%,PM10含量为23.41%,低于山区的细粒径颗粒物含量水平。空间分布上,整个经济区规律较好:可吸入颗粒物(PM10)、20μm~30μm和粒径大于50μm的大气尘分布较为均匀,10μm~20μm的大气尘中北部高于南部, 30μm~50μm的恰好相反,而成都市主城区各粒径段的近地表大气尘在空间上以点源分布为主。可能是城市人为扰动较大,地表扬尘贡献较多所致。成都经济区和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的矿物组成有所不同,表明其物质来源的差异。成都经济区和成都市城区近地表大气尘中均含有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石膏、方解石、白云石等。石英和长石的含量之和在成都经济区为56.59%,而在成都市的高达71.65%,粘土矿物在二者上差别不大,也说明成都市的地表扬尘贡献多。成都经济区石膏、方解石、白云石来源与地质背景有关,而成都市的则与工业烟尘或建筑扬尘有关。通过富集因子源解析得出成都经济区及成都市城区近地表大气尘中造岩元素及稳定元素如SiO2、Al2O3、Na2O、Mn等源于本区或邻区的表土,而Hg、Cd、Se、Pb等元素主要受矿业开发、汽车交通、居民生活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谭晓莲,施泽明,张成江,倪师军,罗改[4](2008)在《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通过多元统计的方法进行功能分区,可分为商业和居民生活区、叁环路环带区域、东郊工业区、黄田坝和琉璃场工业区4个区域。源解析结果显示,商业和居民生活区的主要污染源是交通扬尘和城市生活垃圾尘;叁环路环带区域近地表大气尘尘源是土壤风沙、燃煤、燃油和冶金;东郊的主要尘源是冶金和燃煤;黄田坝和琉璃场工业区近地表大气尘的主要排放源是冶金尘、污水和土壤。(本文来源于《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期刊2008年05期)

王国庆,石学法,刘焱光,窦衍光[5](2007)在《长江口南支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区与环境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自长江口南支的130个表层底质沉积物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进行了20种常、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聚类法对该区域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地球化学分区:Ⅰ区以相对富集SiO2,Sr,Zr元素为典型特征,主要涵盖5 m等深线以浅的长江叁角洲前缘区;Ⅱ区以相对富集Al2O3,TFe2O3(全铁),MgO,Pb元素为典型特征,涵盖了前叁角洲的广大区域。从地球化学分区的空间分布来分析,这两个分区元素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沉积水动力条件与沉积介质物化性质这两个环境要素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即在研究区内,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实质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07年04期)

花林宝[6](2001)在《新疆东天山雅满苏-沙泉子成矿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及找矿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东天山雅满苏 -沙泉子成矿区是东天山重要的铜镍、金、铜、铁的成矿区之一 ,其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缝合带之中。区域上受多组近东西向断裂控制 ,区内地层较简单 ,但岩性复杂 ,岩浆活动强烈 ,特别是在雅满苏、沙泉子附近有明显的火山活动中心及残留的火山机构。受上述诸多地质作用影响 ,该成矿区在元素地球化学分区上表现为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特征 ,即从北往南依次表现为Cu,Cr,Ni→Au ,Ag ,As,Sb,Cr,Ni→Cu ,Ag ,Pb ,Zn ,Ni,As,Sb分带的特点。沙泉子地区具有寻找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的良好前景。(本文来源于《桂林工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雷国伟[7](1990)在《某些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区及其在普查找矿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部多种金属矿床呈有规律的分布,这可用地球化学分金属元素区——金属区的概念加以解释.矿床产于两个控矿因素的迭合部位,即成矿物质基础——金属区和有利用某金属成矿的地质作用.在同一金属区内,矿床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因此在同一地区应注意寻找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同种矿床.(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1990年09期)

元素地球化学分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陵县适宜的气候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区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丰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应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肥力以及农作物的生理特性进行农业综合区划分,为当地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地质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素地球化学分区论文参考文献

[1].汤金来,陈富荣,丁宁,梁红霞,陈芳.1∶25万宣城幅(安徽部分)水系沉积物测量元素组合特征与地球化学分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郭蕾,景晓东,范龙刚,王福花.山东省陵县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农业地质综合分区评价[J].科技致富向导.2010

[3].谭晓莲.成都经济区近地表大气尘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

[4].谭晓莲,施泽明,张成江,倪师军,罗改.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

[5].王国庆,石学法,刘焱光,窦衍光.长江口南支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区与环境指示意义[J].海洋科学进展.2007

[6].花林宝.新疆东天山雅满苏-沙泉子成矿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及找矿方向[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

[7].雷国伟.某些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区及其在普查找矿中的意义[J].地质与勘探.1990

标签:;  ;  ;  ;  

元素地球化学分区论文-汤金来,陈富荣,丁宁,梁红霞,陈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