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水合物成因论文-梁金强,张光学,陆敬安,苏丕波,沙志彬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论文-梁金强,张光学,陆敬安,苏丕波,沙志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然气水合物成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中国南海,东北部陆坡,稳定域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论文文献综述

梁金强,张光学,陆敬安,苏丕波,沙志彬[1](2016)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富集特征及成因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东北部陆坡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成藏条件,其水合物资源的成因模式明显不同于2007年在神狐海域钻探发现的分散型水合物成矿区。为探讨前者的成藏特征与成因模式,利用钻探区的地震、测井、现场钻探取心及测试分析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以期加深对南海东北部陆坡水合物富集规律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在纵向上,该区发育浅、中、深3套水合物层,构成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成藏系统,区内存在扩散型、渗漏型和复合型3种成因模式的水合物矿藏;(2)扩散型水合物呈层状分布在稳定域底部,其底界与海底反射界面(BSR)分布吻合;(3)渗漏型水合物呈块状、脉状等形式充填在沉积物裂隙或裂缝中,在稳定域不同部位形成多个矿体;(4)复合型水合物矿藏兼具扩散型和渗漏型水合物的成藏特征,在稳定域底部发育扩散型水合物矿层,而在稳定域上部发育渗漏型水合物体,共同构成复式成藏系统。结论认为:南海东北部陆坡是目前中国水合物资源最为丰富、成藏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成矿区之一。(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6年10期)

庄畅,陈芳,程思海,陆红锋,吴聪[2](2016)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成因的有孔虫碳同位素轻值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对南海北部实施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并成功钻获可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共有五个站位获取沉积物岩芯.本文对其中的GMGS2-08站位沉积物开展有孔虫同位素分析研究,以了解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系统有孔虫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对甲烷释放的响应.GMGS2-08岩芯沉积物中顶空气甲烷浓度最高达到39300μmol L~(-1),气态烃δ~(13)C值在-69.4~-72.3‰PDB,明确指示其为生物成因,根据甲烷δD测试结果(-183~-185‰SMOW)可进一步判别为CO2还原型微生物气.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GMGS2-08站位所获得的岩芯中共出现5期有孔虫碳同位素轻值事件,有孔虫δ~(13)C值明显低于南海冰期-间冰期的正常变化区间,底栖Uvigerina peregrina出现-15.85‰PDB的δ~(13)C极轻值,浮游Globigerinoides ruber的δ~(13)C值同样低至-5.68‰PDB.电镜扫描发现δ~(13)C负偏层位有孔虫壳体经历后期成岩改造被自生碳酸盐所充填,有孔虫壳体的成岩矿化程度与埋深并不相关.与有机碳的相关性计算表明有机质的厌氧氧化对底栖有孔虫的δ~(13)C组成影响微弱,意味着有孔虫的δ~(13)C异常负偏可能主要来源于甲烷厌氧氧化成因的次生碳酸盐的迭加影响.GMGS2-08岩芯记录中有孔虫δ~(13)C负异常和δ~(18)O正异常的耦合性是地质历史时期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重要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6年10期)

何家雄,卢振权,张伟,刘志杰,李晓唐[3](2015)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及成矿成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迄今为止不仅在北部浅水区勘探发现了大量油田,建成了超千万立方米的石油年产能区,而且在南部深水区亦获得了深水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在深水海底浅层还发现了大量生物气/亚生物气显示,钻探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根据近年来油气勘探及海洋地质勘查所获大量天然气资料,结合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深入分析了珠江口盆地生物气/亚生物气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气源岩展布特点,初步预测和估算了其生物气生成量与资源量。通过珠江口盆地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神狐调查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该区勘查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属生物气成因类型,其气源供给主要来自原地近源以生物气为主的混合气,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模式则主要属于生物气源供给"自生自储型"近源富集成矿成藏类型,且资源潜力颇大。(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5年05期)

栾奕[4](2015)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识别及成因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尤其是富砂储层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特征及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南海北部神狐海域GMGS-1钻探资料显示,SH4井在深度171-180m存在一个富砂储层,测井结果表明在含水合物沉积层具有高P-波速度、高电阻率、低伽马值、低密度的特征;而含游离气沉积层具有低P-波速度、高电阻率、低伽马值、低密度特征。伽马测井值比已钻获水合物层(SH2,SH3,SH7井)的伽马值明显偏低。利用测井P-速度与伽马测井值的交会分析区别出水合物层与游离气层。通过对叁维地震资料解释,发现了SH4井位于峡谷底部一明显NE-SW向冲蚀沟或侵蚀水道内,其下方存在明显的滑塌作用。本文分析了该区砂岩储层水合物的成因机理,认为峡谷底部的浊流向下陆坡流动过程中,在狭窄的水道负地形中发生汇聚作用,速度增加,浊流厚度增加,携带沉积物的能力增强,会沉积较粗粒沉积物。同时,由于峡谷西侧壁沉积速率大,古水道被迅速充填掩埋在现今峡谷脊部之下,粗粒沉积得以保存,而且上部的细粒沉积形成良好的盖层,可以有效阻碍下部天然气的溢出,有利于砂岩型水合物形成。针对神狐海域含水合物层物性参数特征进行了正演模拟及AVO特征分析,研究了水合物储层顶底界面的反射特性;并针对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的测线进行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结果表明波阻抗反演方法能够作为探测天然气水合物的一种技术手段,并分别基于速度和电阻率估算了水合物饱和度,估算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高达28%。(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5-05-01)

杨志斌,周亚龙,普嘎[5](2014)在《祁连山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祁连山木里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进行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合物发现区浅表土壤层,具有明显的深部热解气成因的烃类气体异常。地球化学测井剖面研究显示:在深层冻土中烃类气体以渗滤作用为主进行垂向运移,达到近地表土壤层中则以扩散作用向上迁移,最终在浅表沉积物中形成地球化学异常。(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王平康,祝有海,卢振权,黄霞,庞守吉[6](2014)在《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体系中自生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祁连山冻土区含天然气水合物或存在水合物异常的钻孔岩芯中发育一种半充填或者全充填岩石裂隙的自生黄铁矿,即"裂隙型"黄铁矿,其产状与在该地区发现的水合物产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其分布主要集中于水合物层或异常层的下方区域.通过对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试验井DK-6孔含"裂隙型"黄铁矿岩芯样品开展黄铁矿形态学、微量、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研究发现,"裂隙型"黄铁矿具有沿岩石裂隙面呈台阶状定向排列的立方体形态黄铁矿为主并伴生"圆形"构造、较低的Co/Ni和Sr/Ba值、较低的ΣREE含量、LREE较HREE相对富集和明显的Eu负异常以及?34SCDT值正偏等特征,这种独特的晶体形态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在空间上与水合物层或异常层间的分布关系均与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体系密切相关.由于气候变化是影响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裂隙型"黄铁矿可能是区域气候变暖背景下水合物发生次生变化的产物,其分布的密集程度反映了当水合物稳定带缩小时,底界处水合物分解最为强烈,而稳定带内水合物分解相对较弱,其分布的顶底界记录了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曾存在的最大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张丙坤[7](2014)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相关活动构造类型及成因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北部边缘海盆地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迭置区,夹持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有着极为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复杂的演化过程。研究区位于水深大于300m的陆缘深水区,涉及到珠江口、琼东南和台西南等盆地的大部。这一地区是我国水合物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区域。前人对南海北部地区的天然气水合物与特殊构造地质体之间的关系已有过长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见诸报道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某一区域,而缺乏宏观的认知。基于水合物专题项目所提供的丰富的地震资料,为系统研究这一区域与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活动构造类型及两者的成因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大量地震资料的解译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拟对活动断裂、海底滑坡、底辟构造、层控断层的分布、成因及与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关系进行探讨。国内外学者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时序性问题已有论述,但是尚没有学者真正从这一角度探讨已知天然气水合物与相关活动构造类型之间的关系。似海底反射(BSR)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标识,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勘探开发中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一系列关键问题的论述,便是基于BSR的识别。最后通过对活动断裂、海底滑坡、底辟构造、层控断层等的研究,建立起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的区域性模式。通过系统研究,最终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南海北部晚中新世以来的断裂活动,在研究区内分布存在非均一性,存在“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特点。NE向断层多为长期活动的继承性断层。受前新生代的早期北西向断层影响,东沙运动期间产生的NW-NWW向左旋张剪性断裂规模不大。但东沙运动的初始强度可能很大,影响范围比前人认为的要广,而后快速后撤,集中发育于东沙隆起及周缘地区。晚中新世以后,研究区基本处于张性应力环境下,NE、NW-NWW和近EW向断层在东沙运动以后的地质时期内仍有所活动。对于部分地区逆断层、构造反转和地层褶曲等压性形迹的存在,本文认为是东沙运动期间的区域性构造隆升对周缘地区产生了不均匀水平挤压作用下的局部应力调整。而且,晚中新世以来活动断裂对于深部气的垂向运移至关重要,但是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具体成藏关系异常复杂。(2)海底滑坡、底辟构造在研究区内发育不均一。针对研究区内海底滑坡的情况,提出了“海洋核杂岩模式”和“高压砂体模式”两种新的类型,并对区内典型滑坡形态进行了归纳。与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底辟构造有岩浆底辟和泥底辟两种。侵入T1的岩浆底辟的发育具有丛集性,其发育范围内BSR发育甚少。第四纪以来的岩浆活动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的影响已经消失。由于受控于不同的应力场,泥底辟在不同区域机制各异。从时序性的角度出发,现存的天然气水合物与活动断裂、底辟构造、海底滑坡的共生关系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针对每一种类型,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特征与工程开采条件差异巨大。(3)对于区内新发现的层控断层,基于不同的地质背景给予不同的成因解释。这些层控断层的发育是多阶段、多种作用过程的综合结果,部分层控断层的产生直接受控于构造活动或其迭加改造。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多注重于层控断层非构造成因的解释,而忽略了构造应力场与非构造因素的耦合,这极大束缚了对层控断层的研究。层控断层的发育可有效地改变细粒沉积岩的物性,在适宜的条件下,是可以作为储层出现的,但在南海北部尚无发现此类共生关系。(4)完整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包括烃类生成、流体运移和成藏-逸散叁个体系。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具备良好的烃源条件和多种流体运移通道,但是受区域地质条件的影响存在不同的成藏系统模式。在琼东南盆地以烃源层-构造断层、层控断层-泥底辟的纵向组合最为典型。在珠江口盆地以烃源层-构造断层、泥底辟-滑坡的纵向组合最为典型。在台西南地区则以岩浆底辟-活动断裂和断褶-滑坡组合最为典型。琼东南盆地与珠江口盆地BSR发育层位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烃源气的有效富集能力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18)

尤加春,冯凯,王成,杜漫霖,刘学伟[8](2014)在《含天然气水合物介质地震空白带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弹性波动方程,结合随机介质理论,以渗透型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空白带的研究为背景,建立了含天然气水合物的非均匀双相孔隙介质模型。利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正演计算了地层孔隙度一定时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分别为2%,10%,15%,20%,25%,30%,40%,50%,60%,70%,80%等11种模型的地震响应。通过对正演偏移剖面作定性分析以及相对能量、频率衰减梯度的定量分析可知:当天然气水合物在地层中的赋存状态为不均匀分布时,水合物对反射波的散射效应使反射波能量减弱,形成地震空白带。当赋存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达到一定值时,由于水合物不均匀体产生的散射波能量增大,在地震空白带内出现"亮点"。同时,地层中非均匀分布的天然气水合物会影响地震剖面中似海底反射(BSR)的形成,这也可以用于解释为什么会在一些勘探实例中存在天然气水合物而无似海底反射的现象。(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4年02期)

张英,郭依群,莫午零,胡玉波[9](2013)在《南海北部水合物中天然气成因及形成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获得的水合物中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为典型干气,气体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揭示天然气为典型的生物成因,为二氧化碳还原形成。南海北部地区在硫酸盐-甲烷还原界面(SMI)以下进入生物甲烷生成阶段,盐度适中,适宜产甲烷菌等菌群的生存和生物甲烷气的生成,埋深200~1 500 m层段是生物甲烷的主要生成阶段。中新世中晚期、上新世和第四纪沉积物以泥为主,部分层段为砂泥岩互层,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好,热演化程度低,生物气生成条件优越,可为浅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源。(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3年05期)

何家雄,颜文,祝有海,胡扬,张景茹[10](2013)在《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气体成因类型及气源构成与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特殊地质条件及分布富集规律,深入剖析了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气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成因类型与气源构成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迄今勘查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分析统计结果及其形成的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指出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主要以生物成因、生物—热解混合成因为主,热解成熟成因次之,其成矿成藏气体主要来自生物气和生物—热解成熟混合气的供给;而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富集的决定性因素则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充足的气源供给与特定的高压低温环境。(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3年02期)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对南海北部实施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并成功钻获可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共有五个站位获取沉积物岩芯.本文对其中的GMGS2-08站位沉积物开展有孔虫同位素分析研究,以了解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系统有孔虫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对甲烷释放的响应.GMGS2-08岩芯沉积物中顶空气甲烷浓度最高达到39300μmol L~(-1),气态烃δ~(13)C值在-69.4~-72.3‰PDB,明确指示其为生物成因,根据甲烷δD测试结果(-183~-185‰SMOW)可进一步判别为CO2还原型微生物气.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GMGS2-08站位所获得的岩芯中共出现5期有孔虫碳同位素轻值事件,有孔虫δ~(13)C值明显低于南海冰期-间冰期的正常变化区间,底栖Uvigerina peregrina出现-15.85‰PDB的δ~(13)C极轻值,浮游Globigerinoides ruber的δ~(13)C值同样低至-5.68‰PDB.电镜扫描发现δ~(13)C负偏层位有孔虫壳体经历后期成岩改造被自生碳酸盐所充填,有孔虫壳体的成岩矿化程度与埋深并不相关.与有机碳的相关性计算表明有机质的厌氧氧化对底栖有孔虫的δ~(13)C组成影响微弱,意味着有孔虫的δ~(13)C异常负偏可能主要来源于甲烷厌氧氧化成因的次生碳酸盐的迭加影响.GMGS2-08岩芯记录中有孔虫δ~(13)C负异常和δ~(18)O正异常的耦合性是地质历史时期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重要证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1].梁金强,张光学,陆敬安,苏丕波,沙志彬.南海东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富集特征及成因模式[J].天然气工业.2016

[2].庄畅,陈芳,程思海,陆红锋,吴聪.南海东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成因的有孔虫碳同位素轻值事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

[3].何家雄,卢振权,张伟,刘志杰,李晓唐.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及成矿成藏模式[J].现代地质.2015

[4].栾奕.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识别及成因机理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

[5].杨志斌,周亚龙,普嘎.祁连山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分析[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4

[6].王平康,祝有海,卢振权,黄霞,庞守吉.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体系中自生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

[7].张丙坤.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相关活动构造类型及成因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8].尤加春,冯凯,王成,杜漫霖,刘学伟.含天然气水合物介质地震空白带成因研究[J].石油物探.2014

[9].张英,郭依群,莫午零,胡玉波.南海北部水合物中天然气成因及形成条件[J].现代地质.2013

[10].何家雄,颜文,祝有海,胡扬,张景茹.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气体成因类型及气源构成与主控因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

标签:;  ;  ;  ;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论文-梁金强,张光学,陆敬安,苏丕波,沙志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