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产业结构论文-郭敏

新型产业结构论文-郭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型产业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广西

新型产业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郭敏[1](2019)在《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变革,改善城乡居民的比例结构,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而有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合理化发展,扩大地区经济在国际及国内市场上的影响力,引导居民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从而更加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在分析广西新型城镇化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新型城镇化对广西产业结构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型城镇化下广西产业结构升级提出相关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9年12期)

雷玉桃,郑梦琳,孙菁靖[2](2019)在《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基于112个环保重点城市的双重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产"、"城"纳入统一框架,以112个环保重点城市为例,从独立和联动调节的双重视角,考察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雾霾污染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特征;(2)独立视角下,新型城镇化会加剧雾霾污染,产业结构能够通过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条路径缓解雾霾污染;(3)联动调节视角下,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相互影响对放大减霾效果有积极作用。因此,应注重产城融合,发挥治霾的联动优势。(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魏敏,胡振华[3](2019)在《湖南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测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系统论与协同学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引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水平计算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情况进行实证。结果显示:在时间维度上协调性不同向,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明显较高,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导致两者发展轨迹出现明显逆向演变现象;在速度维度上协调性不同步,两系统增长速度之间相关性不够强,在演变速度上没有实现协同发展;在结构功能上互动性不够强,两系统发展比较缓慢,整体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相互作用不明显,协调发展度偏低;在演变趋势上可持续性不明显,两者协调发展呈现较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其协调状态演变趋势可持续性不明显;各市协调发展存在不均衡性,呈现从东向西递减态势。(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陈祖华[4](2019)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新型城镇化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主要受到了农业工业,第叁产业崛起的推动和吸引,其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密切联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给新型城镇化提供基础动力。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然后论述了加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0期)

汪雅珍,张廷海[5](2019)在《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以36个中小城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是现阶段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和城市群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对产业结构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恩格尔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变量,采用2005-2017年36个中小城市的数据,研究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运用固定面板模型和面板校正标准误对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以及政府干预水平,能显着促进中小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外开放度、投资率、城乡收入差距以及恩格尔系数明显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魏敏,胡振华[6](2019)在《区域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系统耦合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指标赋权,引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模型,利用相关历史数据,对中国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各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各省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不稳定,存在较大差异;多数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略高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总体较好,但仍有待提升,离优质协调还有较大差距,并且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从东至西递减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0期)

郑立文,黄俊宇[7](2019)在《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演进密不可分、相互促进,二者之间的耦合程度近年来虽然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整体水平依然较低,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东北地区人才大量外流、城市新区与母城市群互动不足、土地利用率偏低等因素抑制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效应的释放。为此,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与用人机制、优化城镇化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高效配置等政策措施来提升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融合程度,从而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经济的再振兴。(本文来源于《税务与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王春艳[8](2019)在《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与产业结构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战略新兴产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与产业结构匹配度成为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成为影响新型技术工人成长的重要因素。首先,对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结构现状展开分析;然后,运用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与产业结构不匹配的关键点,提出几点策略。(本文来源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梁雯,孙红[9](2019)在《基于PVAR模型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动态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其与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间的动态关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选取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GMM估计、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之间并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以单方面的推动作用为主。(2)从长期发展角度看,新型城镇化对其自身、物流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均未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3)物流业和产业结构对新型城镇化水平波动的解释能力相近,新型城镇化波动受其自身影响更大;相比较而言,产业结构与物流业对彼此的解释能力均较强。为此,要在加强物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利用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转变为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创造条件,实现叁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昌涛[10](2019)在《“一号工程”,积蓄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机盎然的仲夏时节,来到傲然屹立于淮河之滨的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顶着炎炎烈日,这里的项目建设和各项生产准备快马加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踢好‘临门一脚’。”中安联合相关负责人对说:“中安联合煤化项目进入投料试车的关键阶段,已经到了决战决(本文来源于《淮南日报》期刊2019-07-12)

新型产业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将"产"、"城"纳入统一框架,以112个环保重点城市为例,从独立和联动调节的双重视角,考察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雾霾污染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特征;(2)独立视角下,新型城镇化会加剧雾霾污染,产业结构能够通过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条路径缓解雾霾污染;(3)联动调节视角下,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相互影响对放大减霾效果有积极作用。因此,应注重产城融合,发挥治霾的联动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型产业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郭敏.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经济师.2019

[2].雷玉桃,郑梦琳,孙菁靖.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基于112个环保重点城市的双重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9

[3].魏敏,胡振华.湖南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测度研究[J].科研管理.2019

[4].陈祖华.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新型城镇化探索[J].农家参谋.2019

[5].汪雅珍,张廷海.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以36个中小城市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魏敏,胡振华.区域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9

[7].郑立文,黄俊宇.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效应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9

[8].王春艳.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与产业结构匹配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9].梁雯,孙红.基于PVAR模型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动态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10].张昌涛.“一号工程”,积蓄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N].淮南日报.2019

标签:;  ;  ;  

新型产业结构论文-郭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