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政策论文-薛仰望

基督教政策论文-薛仰望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督教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贸易政策,政策研究所,贸易协议,气候变化,贸易协定,全球性问题,雨林,巴西总统,千里之外,大豆种植

基督教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薛仰望[1](2019)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如何以贸易政策促进环境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人将亚马逊雨林火灾这样的环境危机视为全球性问题。对此,千里之外的欧盟如何发挥作用,用贸易推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是否可行?2019年8月30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文探讨了这一问题。从太空都能看到肆虐亚马逊的熊熊大火。虽然对于亚马逊雨林国家而言(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19)

周豪琪[2](2018)在《晚清基督教政策转变及其社会影响——以道光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教为西方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宗教,自唐朝开始,西方国家便不断派遣传教士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但基督教的传播在中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直到清末,基督教在中国才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契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清政府依次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于1844年与1846年发布解禁上谕,基督教政策随之改变。凭借该政策,传教士终于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传教活动。中国大地,尤其是沿海五口岸,由于传教士的传教,近代医疗教育活动随之开展,但也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民教冲突,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石晓洁[3](2017)在《基督教慈善组织的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慈善组织基于其宗教信仰价值和服务价值,不同于世俗社会组织和教会团体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宗教慈善组织在保持宗教价值动力的同时按照科层制的组织管理体系进行运作,实现组织发展的专业化。基督教慈善组织在参与多样化的公益服务和救助中,体现了自身的非营利性和志愿性。然而目前中国还没有在国家层面建立起适合宗教发展的制度。伴随政府对慈善组织的重视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政府日益重视宗教在社会公共领域中的作用,基督教慈善组织将会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本文将基于政策分析的模型分析基督教慈善组织的发展,找出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基于以上思考,本文选取符合基督教慈善组织定义的X智障中心、基督教两会下设的养老院以及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掌握了济南基督教慈善组织发展的现状,具体分析了政策对组织发展因素的影响,并在借鉴香港先进经验的同时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的角度提出对策性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结构:导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问题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理论视角、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介绍了基督教慈善组织身份准入和组织结构的政策分析和执行情况;紧接着探讨了基督教慈善组织财务和税收的政策监管和执行;第四部分在政策分析框架内探讨基督教慈善组织服务管理。第六部分在借鉴第五章香港慈善组织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政策执行的过程分析得出,政策本身具有内在限制性、政策对接不到位、政策框架丰富但落地难的现状以及配套政策和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政策的改进过程需要明确界定管理的边界和范围,在资金、技术、人员和服务的专业性上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培育全民慈善意识,塑造慈善氛围。今后政府应该在立足于本土环境的基础上去除身份障碍和制度障碍方面发挥主导因素,为基督教慈善组织的发展提供公平健康的生存土壤。(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06)

法略莉,赵毅[4](2016)在《罗马帝国晚期异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宽容与压迫——以德丘斯皇帝的宗教政策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德丘斯皇帝以其宗教敕令而被冠以"令人恐惧的暴君"之名。然而,仔细考察其短暂但颇有建树的执政生涯,异教作家们对他整体上却有着积极的评价。对德丘斯皇帝其他为数不多的敕令的研究显示,这位伊利里亚君主通过个案正义之运用,善于解决古典法学传统中的市民法问题。对拜占庭晚期文献的分析则对德丘斯皇帝的宗教敕令是否也是宗教压迫提出了怀疑。(本文来源于《湘江法律评论》期刊2016年01期)

赵鑫[5](2016)在《清末以降国家宗教政策的变迁与基督教教会的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堂作为基督教教会的传教据点和战斗堡垒,他们的创建过程与发展脉络既是一部教会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化交流史。近代基督教入华是继明清之际天主教入华之后中西之间又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碰撞。此次基督教入华对中西社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清末以来,中国的政治局势不断发生变化,与之相适应,宗教政策也不断地发生改变,从而也影响了基督教会在华的发展。本文以益阳市五马坊基督教堂为主要考察对象,主要分为引言、正文两部分。引言部分主要该输了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本文欲达到的研究目的,同时讲述了我选取五马坊教堂作为个案研究的原因,使本文的研究既重点突出又有完整性。正文分为4章,第1章概述了五马坊教堂的基本情况,第2章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的宗教政策的变化,对五马坊教堂在各阶段的宗教政策影响下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综合的评价。第3章从教堂的组织结构、信徒和教会活动等方面,讲述了改革开放后,五马坊教堂在宗教政策的重新确立后的发展状况。第4章则是在总结五马坊教堂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对五马坊教堂的宗教工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本文通过综合运用分析、比较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结点,对五马坊教堂的创建过程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来探讨各阶段宗教政策的不同对基督教会的影响以及基督教会的对应。本文写作旨在透过对五马坊教堂的分析来研究各时期宗教政策的不同对其的影响和作用,为新时期基督教会及其教堂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李梓榕[6](2016)在《论查理大帝的基督教文化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查理大帝时期是欧洲中世纪重要的转型时期,在历代法兰克人的努力下,此时的欧洲经历了蛮族、基督教和罗马等诸文化要素的融合,进入到加洛林王朝的鼎盛时期。这位名副其实的"欧洲之父"在任期内实行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不仅促进了法兰克王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同时用基督教的神圣光环巩固了初生的法兰克封建制体制。查理大帝时期,是基督教文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既是对长期以来传教工作的总结,又是创新的(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6年08期)

左瑞玲[7](2015)在《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对犹太人的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拥有处理宗教事务的权利,尤其是对犹太人事务的管理权,因此教会对犹太人的政策对中世纪的犹太人和基督教徒意义重大。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对犹太人的政策受到早期教会教义和罗马帝国时期政府对犹太人政策的影响。早期教会教义及经典对犹太人曾多有贬义之词,早期宗教会议对犹太人也多加限制;但《圣经》亦宣扬“仁爱”和怜恤的思想,使徒保罗、圣徒奥古斯丁等又对犹太人的存在进行了解释和维护,因此早期教会对犹太人的态度是褒贬皆有。而在罗马帝国早期,犹太教一直是除了官方宗教之外唯一在法律上被认可的宗教,政府对犹太教一直实行宽容保护之策,并赋予其特别权利;而在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后,政府对犹太人的权利开始加以限制,但还是承认其法律允许的特权。这都为中世纪教会对犹太人的政策奠定了基础。到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对犹太人的政策通过历任教皇的发展而渐趋稳定。教皇大格里高利继承和发展了圣奥古斯丁关于犹太人的观点,这便成为中世纪教会官方对犹太人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后来这一政策经过亚历山大二世的发展,到卡利克斯特二世时已经成熟,并颁布了《犹太人保护法》,为中世纪保护犹太人提供官方的法令依据。教皇英诺森叁世时教会的权威达到鼎盛,而为了缓解基督徒与犹太人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矛盾,英诺森加强了对犹太人的限制,但并未否认其在法律上的特权及教会对其“法律限制范围内的保护”政策。此时教会对犹太人的政策已经成熟,总体上,教会坚持保护犹太入的平衡论政策,在特殊时期偶尔会有所变化,但影响不大。然而教会保护政策的实施受到了中世纪后期各种反犹运动的冲击和阻碍,十字军东征引发反犹狂热,仪式谋杀、血祭诽谤及犹太人传播黑死病等谣言四起,最终破坏了教会一直维持的基督徒与犹太人的平和局面,教徒无视教会的政策,对犹太人掀起了疯狂迫害。而由于教会自身权利的局限、教徒的敌视犹太人心理、政府对犹太人态度的不稳定以及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限制等因素,教会保护犹太人的政策未能收到明显效果。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保护犹太人的政策虽然没有有效实施,但它对后来中世纪以及近现代欧洲的犹太观有很大的影响。教会保护犹太人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中世纪晚期犹太人回归欧洲的运动起到了宗教和社会呼吁的作用,促进了欧洲社会对犹太人的接纳;然而中世纪欧洲浓重的反犹色彩也为近、现代世界遗留下了强烈的反犹主义的元素。(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袁亚菲[8](2015)在《基督教在德川早期的传播与幕府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通过政教结合,走上了向东方扩张的道路。基督教作为西方殖民东方的工具之一,在日本早期德川幕府的传播状况受当时德川家康、德川秀忠以及德川家光叁位统治者政策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面对异常复杂的日本社会环境,为了能够顺利传播下去,基督教不得不做出了布教策略上的调整以及原则上的让步。然而这种让步只能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布教的阻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基督教在日本的生存环境,但基督教为日本幕府带来的商机以及与日本传统文化的碰撞却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4-01)

盛华[9](2015)在《论清政府对基督教在公立学校传播的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传教士们更是蠢蠢欲动,英国海外布道会伦敦会总部特别为《南京条约》的签订通过一项决议:"邀请全世界的基督会,为对华战争的结束,为合约所获致的传教的方便,为中国皈依基督的光明前景而同心感恩称颂上帝。"~①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廷实行了100多年的禁教政策开始解冻,西(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二辑·2012)》期刊2015-03-01)

盛亚军[10](2013)在《建国初我国的宗教政策与基督教“叁自爱国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基督教会抓住了独立自主办教的机会,主动切断同外国教会的人事、经济联系,开始在全国广泛开展"叁自爱国运动"。党和政府慎重处理宗教问题,积极探索、制定、实施社会主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57年后由于实行"左倾"政策,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的误读,部分地区出现了取消宗教的事件。考察建国初"叁自爱国运动"发起的史实,能够深化对社会主义宗教问题的认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宗教工作。(本文来源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基督教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督教为西方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宗教,自唐朝开始,西方国家便不断派遣传教士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但基督教的传播在中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直到清末,基督教在中国才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契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清政府依次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于1844年与1846年发布解禁上谕,基督教政策随之改变。凭借该政策,传教士终于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传教活动。中国大地,尤其是沿海五口岸,由于传教士的传教,近代医疗教育活动随之开展,但也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民教冲突,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督教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薛仰望.《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如何以贸易政策促进环境改善[N].社会科学报.2019

[2].周豪琪.晚清基督教政策转变及其社会影响——以道光朝为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3].石晓洁.基督教慈善组织的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7

[4].法略莉,赵毅.罗马帝国晚期异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宽容与压迫——以德丘斯皇帝的宗教政策为中心[J].湘江法律评论.2016

[5].赵鑫.清末以降国家宗教政策的变迁与基督教教会的应对[D].湖南师范大学.2016

[6].李梓榕.论查理大帝的基督教文化政策[J].山海经.2016

[7].左瑞玲.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对犹太人的政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8].袁亚菲.基督教在德川早期的传播与幕府政策[D].吉林大学.2015

[9].盛华.论清政府对基督教在公立学校传播的政策[C].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二辑·2012).2015

[10].盛亚军.建国初我国的宗教政策与基督教“叁自爱国运动”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

标签:;  ;  ;  ;  ;  ;  ;  ;  ;  ;  

基督教政策论文-薛仰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