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论文-王晓桃

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论文-王晓桃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子健美,赛前减脂训练,身体形态,机能状态

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桃[1](2010)在《上海体育学院优秀女子健美运动员赛前训练身体形态及机能状态监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运动员赛前机能状态是运动员赛前训练程度及水平得体现,比赛时的身体形态也决定着运动员的竞赛成绩。本课题主要通过运用生理生化、身体形态学等指标对参加2009年全国健美比赛的上海市体育学院优秀女子健美运动员赛前训练进行监测和分析,旨在了解女子健美运动员在备战比赛过程中的身体各项指标变化规律,进而促进上海体院女子健美运动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健美项目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研究方法以上海体育学院曾在全国健美比赛中获得佳绩的五名优秀女子健美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试验法、比较研究法和统计法,针对五名优秀女子健美运动员在2009年全国健美比赛前的体重、体脂、围度、血尿素、肌酸激酶和尿酮体指标进行监测,分析运动员赛前的机能状态。研究结果1.在赛前减脂期间五名运动员均达到理想竞赛状态,叁个月中最少减重7KG,最多减重12KG,五人平均减重9.5KG。2.在赛前减脂训练期间,运动员能够执行教练员的训练计划,体重、体脂、腰围、大腿围等身体形态有比较显着变化。3.在赛前减脂训练期间,运动员的CK、BUN、U-Ket的生化指标反映不敏感,休息调整后均恢复到正常状态下,BUN主要反映机体对运动量的适应情况,CK主要反映机体对运动强度的适应情况,U-Ket主要反映机体的脂肪消耗情况。4.经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运动员到达目标体重后,身体机能各项指标都处于正常状态,在全国比赛重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除了一名运动员其余四名都进入2010年体育大会决赛。结论1.运动员从赛前基础前期到快速减脂期的体重及体脂是逐步成下降趋势。2.上海体育学院女子健美运动员的大腿围在比赛中占有绝对优势。3.运动员在赛前称重均达到参赛级别体重,但体脂含量和优秀女子健美运动员相比还稍高。4.监测运动员身体形态及机能状态过程中,CK、BUN、U-Ket的生化指标的反应不敏感,体重、体脂、胸围、大臂围、腰围和大腿围的身体形态指标可以看到显着的改变。5.上海体育学院健美队的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还是学生,训练经费的不足,导致了饮食和营养等方面受到制约,肌肉围度与优秀女子健美运动员还有明显的差距。(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10-04-01)

李军[2](2009)在《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学习现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优秀运动员承担着大强度、超负荷的训练比赛任务,即使想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也缺乏时间和精力,很难平衡训练、比赛和学习之间的矛盾,这样就产生了“学训矛盾”的问题,长期以来成了困扰主管部门、教练员、运动员的一个难题。而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既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自身成长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今后的就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制定政策,部分省市积极响应从1986年起陆续成立了担任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迈出了运动队院校化的第一步,后来又与普通高校合作进行了体教结合的尝试和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学生运动员的管理措施不到位、给学生运动员“送”文凭、尖子运动员不突出等现象。为了能使运动员真正学到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知识,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在科研、教学方面的优势,有些省市进行了大胆探索,将运动队体育院校化,如南京体院、吉林体院、山东体院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上海体育学院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部属院校要多为地方服务和国家体育总局把直属体育院校办成教学、训练、科研叁结合基地的指示精神,更好地发挥学院学科的优势,发掘为竞技体育服务的潜力,经有关部门批准从1999年起在上海市在役的优秀运动员中招生,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共招收了10届学生,并且顺利毕业了6届。为了解优秀运动员在上海体育学院文化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成效。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分析、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的文化学习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得出结论:现实情况下仍然存在着“学训矛盾”问题;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的文化学习能够基本满足现代竞技体育对体育人才文化素质的要求;优秀运动员对进入上海体育学院进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习还是普遍认同的并且有利于对他们进行组织管理、课时安排、论文辅导等,有效降低运动训练对参加文化学习的影响;他们学习的有关体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教练员的意图,间接推动运动成绩的提高,并且有利于今后的就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管理体制树立体育院校的文化高地形象,吸引更多优秀运动员进入体育院校学习;提高重视程度,真正重视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和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提高文化教师的待遇采取多种评价体系,调动优秀运动员的学习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保障授课内容和计划的完成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优秀运动员的学习进行合理监管等。(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09-04-15)

江世亮[3](2004)在《以培养优秀运动员为职业的人——访2004年科技启明星、上海体育学院吕季东副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不久前公布的本年度启明星计划入选人员中,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吕季东是比较吸引人的眼球的一位。因为一个多月前雅典奥运会的精彩赛事仍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中国运动员勇于拼搏的一幕幕场景,使许多中国人对体育、对竞技运动、对奥林匹克精神多了一份理解。也正是依着这份情结,我在拿到2004年的启明星名录时,一看到上海体院吕季东的名字,就觉得他应该是我要先访问的,因为我确实也很想知道一位培养运动员、培养体育教师的老师的职业生涯是怎样的。 上海体育学院位于上海东北(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期刊2004年10期)

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优秀运动员承担着大强度、超负荷的训练比赛任务,即使想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也缺乏时间和精力,很难平衡训练、比赛和学习之间的矛盾,这样就产生了“学训矛盾”的问题,长期以来成了困扰主管部门、教练员、运动员的一个难题。而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既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自身成长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今后的就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制定政策,部分省市积极响应从1986年起陆续成立了担任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迈出了运动队院校化的第一步,后来又与普通高校合作进行了体教结合的尝试和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学生运动员的管理措施不到位、给学生运动员“送”文凭、尖子运动员不突出等现象。为了能使运动员真正学到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知识,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在科研、教学方面的优势,有些省市进行了大胆探索,将运动队体育院校化,如南京体院、吉林体院、山东体院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上海体育学院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部属院校要多为地方服务和国家体育总局把直属体育院校办成教学、训练、科研叁结合基地的指示精神,更好地发挥学院学科的优势,发掘为竞技体育服务的潜力,经有关部门批准从1999年起在上海市在役的优秀运动员中招生,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共招收了10届学生,并且顺利毕业了6届。为了解优秀运动员在上海体育学院文化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成效。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分析、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的文化学习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得出结论:现实情况下仍然存在着“学训矛盾”问题;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的文化学习能够基本满足现代竞技体育对体育人才文化素质的要求;优秀运动员对进入上海体育学院进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习还是普遍认同的并且有利于对他们进行组织管理、课时安排、论文辅导等,有效降低运动训练对参加文化学习的影响;他们学习的有关体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教练员的意图,间接推动运动成绩的提高,并且有利于今后的就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管理体制树立体育院校的文化高地形象,吸引更多优秀运动员进入体育院校学习;提高重视程度,真正重视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和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提高文化教师的待遇采取多种评价体系,调动优秀运动员的学习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保障授课内容和计划的完成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优秀运动员的学习进行合理监管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桃.上海体育学院优秀女子健美运动员赛前训练身体形态及机能状态监测的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

[2].李军.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学习现状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

[3].江世亮.以培养优秀运动员为职业的人——访2004年科技启明星、上海体育学院吕季东副教授[J].世界科学.2004

标签:;  ;  ;  ;  

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论文-王晓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