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同步论文-林立雄,黄国辉,彭侠夫

全局同步论文-林立雄,黄国辉,彭侠夫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局同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Lyapunov理论,全局指数稳定

全局同步论文文献综述

林立雄,黄国辉,彭侠夫[1](2019)在《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的单输入反馈全局指数稳定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结合Lyapunov稳定性与比较原理理论,分别对参数确定和参数不确定的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提出一种单输入线性反馈全局指数稳定控制器.该控制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通过调整指数收敛速率,实现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的全局指数稳定控制.分别对参数确定与参数不确定的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进行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頲,白桦,唐晓铭,黄庆卿[2](2019)在《分布式全局精确时钟同步状态追踪:能观测性观测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现代控制理论观点下的量测模型的能观测性分析,提出绝对时钟状态量测模型的能观测性问题.启发于量测状态向量空间与状态向量运算法则,转化为本质上向量空间的同构映射原理,建立了以基本量测单元(Basic Measurement Unit,BMU)构建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等价变换下的能观测性解耦量测模型.该方法揭示了在双向信息交换下对称量测性能的本质,在量测模型满足能观测性的必要条件下实现时钟状态追踪的Kalman filtering算法.本文算法不依赖于优化的初始点设置,初始点选择具有鲁棒性,并且对于网络连接性的变化具有稳健性.仿真结果表明,能观测性量测模型能实现规模化扩展,设计的算法具有局部和全局一致的MMSE量测性能,接近于贝叶斯CRLB(Cramer-Rao Lower Bound)量测性能边界.(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蓝益鹏,王靖腾,刘欣[3](2019)在《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全局积分Terminal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可控励磁直线磁悬浮同步电动机进给系统的快速性与鲁棒性,提出全局积分Terminal滑模控制策略.构造新型的全局积分Terminal滑模面,对系统状态任意初值可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点,在趋近律中引入衰减因子,可减小系统抖振;在构造滑模面和趋近律的基础上设计全局积分Terminal滑模速度控制器;为进一步削弱滑模控制的抖振,减小切换增益,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设计扰动观测器,并对扰动进行前馈补偿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全局积分Terminal滑模控制策略能够明显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缩短误差的收敛时间,提高系统抑制扰动的能力,削弱系统的抖振,增强系统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许涛[4](2019)在《全局同步脉冲宽度调制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突出的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背景下,世界各国将眼光投向丰富、清洁、可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共识。其中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技术发展迅猛,至今仍广受关注。除此之外,为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固有的功率波动问题,电网侧储能技术已受到重点关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网逆变器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与电网间的重要接口装置,不可或缺,其成本、效率是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等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相较于相同容量的传统发电装备,并网逆变器中包含功率开关器件、高频滤波器等,导致其成本高、效率低。与此同时,功率开关器件的开通、关断导致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中含有大量谐波,为满足各标准对谐波的约束,需改进拓扑结构、提高开关频率、提升滤波能力等,但以上措施往往导致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因此,在满足并网约束前提下降本增效一直是并网逆变器的主要发展思路。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并网逆变器的技术方案日趋成熟,受制于功率开关器件的性能极限,近年来降本增效速度放缓。另一方面,新一代宽禁带高频开关器件虽具有开关频率高、损耗低等优势,但其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短期内难以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系统的并网逆变器。因此,并网逆变器进一步降本增效遭遇瓶颈。相较于传统电力装备,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的单机容量较低,这导致实际应用中并网逆变器数量众多,且多以集群并网方式运行,其特征是数量多、范围广、并网点单一。利用并网逆变器群的协调潜力,不失为一种扩大单台逆变器约束边界并进一步降本增效的新思路。随着主从控制、下垂控制、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等方法的引入,并网逆变器群逐步具有协调运行功能,但现有理论、技术仅限于针对中低频谐波、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的协调控制,虽有助于电网运行,却对并网逆变器降本增效无明显改善效果,其根本原因是无法协调逆变器群的高频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PWM的协调技术在高压、大功率场合已经较为成熟。其中,载波移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桥臂并联逆变器,该技术显着降低了输出高频谐波,进而可降低开关频率、减小输出滤波器体积,是大功率逆变器降本增效的重要技术方案之一。因此,将PWM协调技术应用于并网逆变器群同样具有降本增效的巨大潜力,颇具研究价值。然而,总结现有PWM协调技术应用场景,不难发现,其特点多为“共交流、共直流”连接方式,即多台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与交流输出端均为并联结构,且多台逆变器位置集中,由中央控制器统一控制。而并网逆变器群虽交流侧并联,但直流侧相互独立,且其分布范围较广,多由自身控制器独立控制。对于并网逆变器群而言,一方面,控制器内部时钟不统一,不具备载波同步的基础,更无法实现精确的移相控制;另一方面,并网逆变器群运行参数存在差异,其载波移相角度难以确定。本文从协调并网逆变器群PWM载波移相角的全新角度出发,以降低逆变器成本、提升逆变器效率为宗旨,开展了全局同步脉冲宽度调制(Global Synchronous Pulse Width Modulation,GSPWM)原理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全局同步脉冲宽度调制的基本原理。首先,以最小化总并网电流的谐波畸变率(Total Harmonics Distortion,THD)为目标,提出GSPWM的基本运行原理,即利用全局同步单元(Global Synchronization Unit,GSU)发送低频同步信号将PWM载波的实际移相角同步至最佳移相角。然后,充分考虑并网逆变器群的差异化参数特性,在频域上建立了总电流谐波的通用表达式,并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PWM载波最佳移相角、同步信号发送频率计算方法,提升GSPWM方法的通用性。最后,利用逆变器群实验平台验证了 GSPWM基本原理的正确性。(2)全局同步脉冲宽度调制的快速计算方法。首先,提出了针对大规模并网逆变器群的分组方法,通过将数量众多的逆变器分为多个逆变器组,降低GSPWM中待求模型的维度,降低了计算难度。然后,提出了迭代初始值优化选取方法,利用历史计算数据选取迭代初始值,代替原有的随机选取方式,提升了迭代收敛速度。GSPWM的快速计算方法可使GSPWM摆脱对于额外计算单元的依赖,降低GSPWM的应用成本。最后,利用逆变器群实验平台和仿真软件共同验证了快速计算方法的计算时间。(3)全局同步脉冲宽度调制的载波同步技术。首先,提出了同步信号补偿方法和自同步技术,利用在线的通讯通道时延测量方法解决了同步信号时延问题,利用历史同步信号数据在线推算后期同步时刻,解决了通讯中断带来的载波相位偏移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电网电压锁相环的PWM载波同步方法(Phase Locked Loop based Carrier Synchronization,PLL-CS),在无需增加硬件基础上,利用锁相环输出数据动态生成载波,实现了载波信号的实时同步,使GSPWM摆脱了对于低延迟通讯通道的依赖,提升GSPWM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最后,利用逆变器群实验平台验证了所述GSPWM载波同步技术的适用性。(4)基于全局同步脉冲宽度调制的并网逆变器参数离线设计。首先,在PLL-CS和GSPWM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GSPWM的运行规律,计算出了导致输出谐波最高的最差运行状态。其次,考虑GSPWM运行规律和电网谐波约束,提出了针对逆变器开关频率与滤波参数的“优化系数”边界计算方法。然后,提出了基于逆变器性能目标函数最优化的“优化系数”计算方法,本文以逆变器运行效率为目标计算出“优化系数”。最后,利用逆变器群实验平台验证了所述离线设计方法的准确性。(5)应用于大型光伏电站的双层全局同步脉冲宽度调制方法。首先,针对大型光伏电站中的共模环流抑制需求,提出了用于消除光伏电站共模环流的GSPWM方法,进而简化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降低逆变器的成本。然后,针对总并网电流约束,以逆变器组为协调单元,提出降低总电流THD的逆变器组间GSPWM方法,在消除逆变器共模环流的基础上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谐波。最后,利用包含升压变压器的逆变器群实验平台验证了双层GSPWM方法对共模环流、输出谐波的抑制能力。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并网逆变器降本增效的需求,从协调并网逆变器群PWM载波移相角的角度出发,提出了GSPWM方法,对其基本原理及应用技术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7)

刘丽缤,游星星,高小平[5](2019)在《具有混合时滞的四元数神经网络全局同步性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具有混合时滞的四元数神经网络的全局同步性问题.在不要求网络的激活函数可分离为2个复数函数或4个实数函数的情况下,通过选取合适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并运用驱动–响应同步、自由权矩阵方法和矩阵不等式技巧,给出了网络全局同步性的充要条件,建立了同步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给出的同步性判据是四元数和复数两种形式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同时在注记中与已有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通过一个数值仿真算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胡致远[6](2019)在《基于全局优化算法MVO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伺服设备正在向精密、高速、复合、智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而中国在这一方面仍然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水平阶段,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对智能制造装配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超精密加工及超高速加工在智能装配领域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直线电机将电能直接转换为直线运动,取消了传统的从旋转电机到工作台之间的一切机械传动环节,具有高速、高精和“零传动”特性,因此直线电机在高端数控设备拥有广阔的前景,可以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利用传统的电机设计方法结合磁路法对电机性能进行核算,得到初步符合设计目标的电机尺寸,并通过有限元模型验证电机的相关性能,得到电机磁阻力的特性,为电机优化奠定了基础。为了寻找合适的电机优化方法,本文首先引入了麦克斯韦张量法,得到了与电机磁阻力相关的电机结构参数,选择齿部宽度、动子齿部偏心、永磁体宽度、端部齿高和端部齿宽作为电机优化参数变量,以电机水平方向平均推力和推力脉动幅值作为优化目标,结合田口优化算法,得到优化参数对优化目标的影响关系。并根据优化参数的比重关系,得到电机设计的局部最优组合。同时,为了得到全局的最优解,创新性地引入全局优化算法MVO(Multi-Verse Optimizer),以相似的电机结构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并选择更大的优化范围、同样以电机平均水平推力和推力脉动幅值作为优化目标,寻找最优组合。通过寻优,找到了新的最优组合。最后,本文将田口法寻优的最优组合和MVO算法找到的最优组合的电机性能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全局优化算法MVO因为其特性,找到的结果,具有较为优良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6)

王智博[7](2018)在《基于滑模控制的复杂动态网络全局固定时间同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复杂性科学与复杂系统理论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作为描述和理解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复杂动态网络(CDNs)已经得到了诸多领域学者的广泛研究。特别地,作为网络动态行为中的基本现象,复杂动态网络同步亦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滑模控制的复杂动态网络固定时间同步问题。具体工作介绍如下:1.在引入新的一阶和二阶滑模曲面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适当的二阶滑模控制器,讨论了广义复杂动态网络在匹配扰动下的固定时间投影同步问题。并且,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控制器的可行性以及控制信号的连续性。2.利用固定时间收敛引理,提出了固定时间收敛的Super-Twisting-Like算法。据此,通过设计Super-Twisting-Like控制器,探讨了广义复杂动态网络存在非匹配扰动下的固定时间投影同步问题,并给出了线性矩阵不等式形式的充分性同步条件。3.运用随机分析理论,提出了随机切换系统的全局固定时间收敛引理。据此,通过设计具有二重积分的滑模曲面以及合适的滑模控制器,研究了具有混合耦合和混合时变时滞的semi-Markovian切换复杂动态网络的固定时间全局同步问题。并运用随机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方法,建立了线性矩阵不等式形式的充分性同步判据。同时,在上述研究中,对所有同步的固定驻留时间进行了估计,且所有的固定驻留时间均可通过合理配置相应的滑模控制器中的参数来预先确定。(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12-01)

钱晔,彭琳,李彤,郁涌,李文峰[8](2018)在《面向同步交互的软件演化过程全局层和过程层的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软件开发的背景下,针对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开发团队频繁同步交互式所引起的软件演化过程的可信问题,和软件演化过程元模型EPMM构建的软件演化过程模型描述的同步交互是非形式化的问题,提出了使用通信系统演算CCS为形式工具的分布式软件演化过程元模型CEPMM.基于CEPMM构建分布式软件演化过程多层模型,包括全局层、过程层、活动层及任务层:任务是原子的,不可分割;为建立分布式软件演化过程全局层和过程层模型提出一种建模方法;最后为实现基于EPMM建模到基于CEPMM建模全局层和过程层转化,在Visual Studio平台下使用C#语言研发出工具CLPmodel.结果表明:全局层和过程层模型的建立,为在该粒度上对分布式软件演化过程的可信分析与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林茜,吴晓锋,陈云[9](2018)在《基于两步控制策略的混沌系统全局有限时间同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BLDCM)混沌系统的全局有限时间同步问题.利用混沌吸引子的有界性,提出了两步控制策略.首先不施加控制,让主–从混沌系统各自的轨迹收敛到各自的吸引子中,并估计了吸引子的界和收敛时间;再对收敛到吸引子的从系统施加状态误差反馈控制,根据有限时间稳定性理论,得出该控制器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两个相同的混沌系统可以快速达到有限时间同步.这种方法在主从系统的初始值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减少控制成本,并且可以并估计同步时间.文章最后用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得判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8年08期)

宋卡[10](2018)在《分数阶神经网络的全局稳定性与同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数阶微积分是传统整数阶微积分的推广,在将其应用到神经网络模型过程中时,由于自身具有遗传和无限记忆特性,分数阶微积分将更有助于神经元高效的处理信息,并更加准确地描述神经网络系统的动态特性。故分数阶神经网络的动态性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Mittag-Leffler函数性质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主要研究了分数阶神经网络的全局稳定性和同步等问题。主要内容有:1.研究了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分数阶神经网络的全局鲁棒Mittag-Leffler稳定性。基于拓扑度理论,证明了分数阶神经网络的平衡点的存在性、唯一性。通过建立变上限的整数阶积分函数的Caputo导数的不等式并应用Lyapunov泛函方法,给出了确保全局鲁棒Mittag-Leffler稳定的充分性判据。2.讨论了具有局部H?dler函数的分数阶神经网络的全局Mittag-Leffler稳定性和有限时间稳定性。通过应用Lur’e Postnikov型Lyapunov函数和提出的分数阶系统有限时间收敛的性质,对激励函数为H?dler函数的分数阶神经网络达到稳定的有限时间进行了定量估算,并给出实现分数阶神经网络有限时间稳定的充分性条件。3.论述了分数阶神经网络的全局Mittag-Leffler同步和渐近同步。通过设计适当的线性反馈控制器和分数阶自适应控制器实现同步目标,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给出全局Mittag-Leffler同步的充分性判据。(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全局同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现代控制理论观点下的量测模型的能观测性分析,提出绝对时钟状态量测模型的能观测性问题.启发于量测状态向量空间与状态向量运算法则,转化为本质上向量空间的同构映射原理,建立了以基本量测单元(Basic Measurement Unit,BMU)构建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等价变换下的能观测性解耦量测模型.该方法揭示了在双向信息交换下对称量测性能的本质,在量测模型满足能观测性的必要条件下实现时钟状态追踪的Kalman filtering算法.本文算法不依赖于优化的初始点设置,初始点选择具有鲁棒性,并且对于网络连接性的变化具有稳健性.仿真结果表明,能观测性量测模型能实现规模化扩展,设计的算法具有局部和全局一致的MMSE量测性能,接近于贝叶斯CRLB(Cramer-Rao Lower Bound)量测性能边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局同步论文参考文献

[1].林立雄,黄国辉,彭侠夫.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的单输入反馈全局指数稳定控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頲,白桦,唐晓铭,黄庆卿.分布式全局精确时钟同步状态追踪:能观测性观测器分析[J].电子学报.2019

[3].蓝益鹏,王靖腾,刘欣.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全局积分Terminal滑模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9

[4].许涛.全局同步脉冲宽度调制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刘丽缤,游星星,高小平.具有混合时滞的四元数神经网络全局同步性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9

[6].胡致远.基于全局优化算法MVO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优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王智博.基于滑模控制的复杂动态网络全局固定时间同步研究[D].燕山大学.2018

[8].钱晔,彭琳,李彤,郁涌,李文峰.面向同步交互的软件演化过程全局层和过程层的建模[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林茜,吴晓锋,陈云.基于两步控制策略的混沌系统全局有限时间同步[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8

[10].宋卡.分数阶神经网络的全局稳定性与同步分析[D].燕山大学.2018

标签:;  ;  ;  ;  

全局同步论文-林立雄,黄国辉,彭侠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