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两浙作家论文-竺建新,朱佳莹

现代两浙作家论文-竺建新,朱佳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两浙作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代作家,两浙,周氏兄弟,夏丏尊,丰子恺,郁达夫,白马湖,弘一法师,世俗生活,现代文学

现代两浙作家论文文献综述

竺建新,朱佳莹[1](2019)在《“两浙”现代作家的“僧尼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晚清以来佛学复兴影响,不少现代作家亲近佛教。这一点在“两浙”(浙东和浙西的合称)作家的创作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周氏兄弟、郁达夫、徐志摩、徐吁、夏丏尊、丰子恺等“两浙”现代作家都曾涉及僧尼书写。因此,“僧尼书写”成为现代文学中一道独特的景观。倡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1-28)

江胜清[2](2008)在《中国现代两大留学作家群及其文化性格》一文中研究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古老的封建帝国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攻击下败下阵来,"天朝中心"、"华夏帝国"的美梦被击碎,一时间沦为任人宰割、备受蹂(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理论版)》期刊2008年12期)

赵菲[3](2008)在《心灵的还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现代两浙作家的江南情怀”为主题,重点探讨江南文化,特别是江南诗性文化和现代“两浙”作家的创作之间的关联问题。第一章以“江南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为题,试图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探讨江南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丰富而复杂的关系。本章第一节主要对“江南”和“江南文化”两个概念进行辨析和厘清,分析得出江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内涵和体系,有着不断变化发展的丰富而多元的内涵;第二节则从“江南情怀”的四个方面、不同层级出发,概述它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影响;第叁节依据“江南诗性文化”的概念,分析江南诗性文化与现代文学交互作用下而形成了以“情与趣”、“智与达”、“力与美”为表征的江南作家群体创作。第二章到第四章则是以“情与趣”、“智与达”、“力与美”叁个基点,结合现代“两浙”作家的创作,来论证和展示江南诗性文化和现代“两浙”作家作品之间具体而细微的复杂关联。“情与趣”之维突出的是江南图景影响下的现代“两浙”作家趣味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学追求,以及现代“两浙”作家偏于女性化、阴柔化且多元的审美取向;“智与达”之维说明的是现代“两浙”作家平衡现实和内在主体的智性思维和旷达的胸襟;“力与美”之维则彰显了现代“两浙”作家由对江南刚性质素的汲取以及他们对美好人性的永恒追求。从这几个方面试图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江南诗性文化的精神层面和动态发展、诗性特质对现代“两浙”作家的影响和渗透,以及作家对于诗性特质的承续和更新。结语部分,提出现代“两浙”作家虽然出身江南,但终究超越了江南文化本身。他们的思想和创作既构成了江南诗性文化现代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远远超过了江南地域本身,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重要精神资源。(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5-01)

现代两浙作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古老的封建帝国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攻击下败下阵来,"天朝中心"、"华夏帝国"的美梦被击碎,一时间沦为任人宰割、备受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两浙作家论文参考文献

[1].竺建新,朱佳莹.“两浙”现代作家的“僧尼书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江胜清.中国现代两大留学作家群及其文化性格[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

[3].赵菲.心灵的还乡[D].浙江大学.2008

标签:;  ;  ;  ;  ;  ;  ;  ;  ;  ;  

现代两浙作家论文-竺建新,朱佳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