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废弃品论文-王向

电子废弃品论文-王向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废弃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子废弃品,回收模式,合作机制,政府监管机制

电子废弃品论文文献综述

王向[1](2019)在《电子废弃品回收处理国内外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电器产品快速地更新换代使得大量电子废弃品的回收与处理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从电子废弃品的回收模式,供应链参与主体间的合作机制以及政府补贴监管机制叁个方面研究进行国内外文献梳理,为避免电子废弃品非法拆解,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商讯》期刊2019年33期)

安文静[2](2015)在《EPR制度下销售商参与电子废弃品回收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导电子产品的销售商参与电子废弃品回收,解决我国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这一双重问题,对实现循环经济和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在电子废弃品回收方面的文献中,焦点关注在消费者在电子废弃品的回收作用和电子产品生产商对电子废弃品污染源头的治理,忽视了电子产品销售商在供应链中作为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桥梁作用,缺乏对逆向供应链上销售商参与电子废弃品回收的因素分析。本人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具体进行了以下几项的研究:首先,以河南省的销售商为调研对象,选取所有可能影响销售商参与电子废弃品回收的影响指标,并依据理论架构和研究假设,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各指标对销售商参与回收的作用大小,并根据模型分析的结果筛选出关键指标,之后对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和模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电子产品生产商及政府的行为措施均对销售商参与回收行为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然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EPR制度下生产商的举措对销售商参与回收行为的正向影响作用,在假设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考虑了政府对生产商的环保及税收补贴,在逆向回收链上构建生产商对销售商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分析了逆向供应链上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下生产商对销售商参与回收的最优激励合同,得出经政府引导补贴下的生产商通过提高激励水平对销售商参与回收电子废弃品的行为是有效的。最后,研究政府对销售商参与回收行为的直接激励问题,引入社会福利函数、生态环境效益函数、政府对销售商的补贴函数及惩罚函数,建立了电子废弃品回收体系中政府对销售商参与回收的激励模型,分析了有无奖惩机制对销售商回收比例和最优利润的影响,得出政府的补贴和奖惩是销售商参与回收电子废弃品的内在动力,为制定电子废弃品回收政策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刘运转[3](2011)在《河南省电子废弃品回收管理的政府支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省电子废弃品产生量近几年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它具有污染环境和资源化的双重性能。政府要重视电子废弃品的回收工作以促进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建议河南省政府应从完善法制环境和政策引导再生产业的发展构建多元化的回收渠道,加强逆向物流再制造环节,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快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及引进用声誊效应,激励企业等方面着手发挥自身职能,合理引导电子废弃品的回收管理。(本文来源于《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毛雄毅,武寒凝,闫锐[4](2011)在《校园电子废弃品回收计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的创新活动主要以大学校园为主,可以极大地利用在校大学生的积极性,其项目遵旨是循环利用一体化,服务至上优先化。我们将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分类,而后经过科技加工使成为功能最先进,配置最齐全的满足顾客要求的创新电器新产品,再在市场分析的前提下通过销售队伍把新产品送进千家万户,这不仅是顾客的要求,也是我们项目的创新宗旨。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生产等过程中定会产生污染物,这时就需要处污部进行合理处理,把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合理地联系起来,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它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又节约了大量的资源,还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最终,我们将建立收购—再生产—出售的商业模式。(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1年09期)

陈恺[5](2009)在《基于第叁方回收模式的电子废弃品回收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增长的信息产业一方面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量的电子废弃品。因此,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以下叁个层次对电子废弃品循环经济链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文章通过对影响电子废弃品回收处理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对理想循环经济链上逆向信息流动情况的研究,提出了电子废弃品第叁方回收体系。并给出了在该循环体系中第叁方回收商的商务模式。其次,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界定电子废弃品第叁方回收体系的各个子系统,通过分析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内外部因果联系构建流程框图。在系统流程框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假设,构建了第叁方回收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使用手机行业的相关数据对第叁方回收体系的现实可行性进行检验、模拟。并通过手机行业在引入第叁方回收体系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得出了引入该体系后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的同时还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将循环经济理论运用到延伸产商责任制中,并从中探寻出基于第叁方回收商的电子废弃品回收体系;二是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第叁方回收体系进行模拟研究,并通过一系列假设使模型的定量分析结果得到定性结论。(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4-01)

杨应森[6](2006)在《电子“垃圾镇” 走上“双赢”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栏的话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护生态……“十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诸多重大举措,必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十五”期间,中央果断作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决策,整个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协调发展;“十(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06-02-20)

厚土[7](2004)在《欧盟电子垃圾法出台中国电子厂商要为废弃品买单》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13日,欧盟各成员国(包括新入盟的15国)完成了关于电子垃圾的立法工作,欧盟《电子垃圾处理法》正式出台。一年以后,也就是2005年8月13日,这一法规将正式开始实施。涉及十大类近二十万种产品《电子垃圾处理法》的出台是依据2002年欧盟的两个指令完成的。这两个指令分别是《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商情》期刊2004年10期)

电子废弃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导电子产品的销售商参与电子废弃品回收,解决我国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这一双重问题,对实现循环经济和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在电子废弃品回收方面的文献中,焦点关注在消费者在电子废弃品的回收作用和电子产品生产商对电子废弃品污染源头的治理,忽视了电子产品销售商在供应链中作为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桥梁作用,缺乏对逆向供应链上销售商参与电子废弃品回收的因素分析。本人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具体进行了以下几项的研究:首先,以河南省的销售商为调研对象,选取所有可能影响销售商参与电子废弃品回收的影响指标,并依据理论架构和研究假设,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各指标对销售商参与回收的作用大小,并根据模型分析的结果筛选出关键指标,之后对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和模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电子产品生产商及政府的行为措施均对销售商参与回收行为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然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EPR制度下生产商的举措对销售商参与回收行为的正向影响作用,在假设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考虑了政府对生产商的环保及税收补贴,在逆向回收链上构建生产商对销售商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分析了逆向供应链上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下生产商对销售商参与回收的最优激励合同,得出经政府引导补贴下的生产商通过提高激励水平对销售商参与回收电子废弃品的行为是有效的。最后,研究政府对销售商参与回收行为的直接激励问题,引入社会福利函数、生态环境效益函数、政府对销售商的补贴函数及惩罚函数,建立了电子废弃品回收体系中政府对销售商参与回收的激励模型,分析了有无奖惩机制对销售商回收比例和最优利润的影响,得出政府的补贴和奖惩是销售商参与回收电子废弃品的内在动力,为制定电子废弃品回收政策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废弃品论文参考文献

[1].王向.电子废弃品回收处理国内外研究综述[J].商讯.2019

[2].安文静.EPR制度下销售商参与电子废弃品回收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3].刘运转.河南省电子废弃品回收管理的政府支持研究[J].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4].毛雄毅,武寒凝,闫锐.校园电子废弃品回收计划[J].软件导刊.2011

[5].陈恺.基于第叁方回收模式的电子废弃品回收体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

[6].杨应森.电子“垃圾镇” 走上“双赢”路[N].人民日报.2006

[7].厚土.欧盟电子垃圾法出台中国电子厂商要为废弃品买单[J].中国电子商情.2004

标签:;  ;  ;  ;  

电子废弃品论文-王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