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蔡伶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向着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迈进,知识经济已露端倪,如何追赶世界潮流,使中国这个世界古老大国能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实施了新课程改革,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因此如何抓好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这是摆在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在此抛砖引玉,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交流。那么,怎样抓好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重视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学习。

新课程观对于绝大多数一线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新东西,如果不从理论上了解和吃透它,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很大可能出现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形式上是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搞的应试教育。因此,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与理论的积淀是抓好高中历史教学的前提。那么,如何进行呢?笔者认为途径还是非常多的。一是充分利用从国家到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理论学习。每年暑假,各级部门都要组织这一活动。在学习中,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聆听专家教授们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和教学内容的分析,从这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积累自己的理论经验,快速地构建自身的理论基石,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其次是通过阅读有关理论书籍,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论储备。如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姚锦祥主编《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周小山和严先元主编《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何成刚等著《历史教学设计》、齐健主编《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何成刚主编《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等书。三是通过网络搜集有关理论内容。网络中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只要舍得花功夫,一定会淘到令自己满意的东西。如中学历史教学园地(http://www.zxls.com)、中国历史学科网(http://hist.cersp.com)等网站里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吸收的内容。

其次,编订导学案,抓好预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过去就是那种简单的看看书,在书上勾勾划划就算预习。在新课程的教学观中,教科书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而已,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因此,在预习时,教师要通过事先编好导学案来指导学生预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而在编订导学案时应该发挥历史学科组的集体智慧,思考如何把学生从过去那种简单繁复的单纯知识预习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既能通过导学案明了该如何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结构,又能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在自己遇到一段陌生的材料时,也能脱离书本知识,通过从导学案中预习所积累的经验和能力,达到对材料的正确释读。

那如何编订导学案的内容呢?笔者认为,不能用一种万能模式去套,应当根据每个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教材内容,灵活运用诸如问题设置、知识框架体系构建、核心历史名词(包括历史概念)阐释、题例选讲、知识补充等栏目引导学生去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加德纳认为,构成智力者乃是以下八种能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智力。从这一理论出发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重新定位教学观,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上课方面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为了完成教学要求,而是更多地从关注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单纯的由老师讲解,进行满堂灌的方式,在需要老师讲解时才保留老师的讲解,而需要学生做的地方则放手让学生去做。有多媒体和网络条件的学校也可利用起来,但要注意图片、音频、视频和网络等方式必须从所学内容出发,确实用这种方式更能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积累经验和培养能力时,才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方式,绝不可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同时,还可把讨论法、提问法、合作学习等方法结合起来教学,发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得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得教学实践环境中成长起来。总之,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的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人际智能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

第四,利用教学反馈和反思促进教学。

教学反馈是促进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手段。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通过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反馈回来的情况,灵活调整提问难度、教学进度等,以便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教学要求。另外,还可通过练习或考试环节中,学生答题所反馈的信息来加强教学或者是对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指导。例如针对学生做非客观题时普遍体现的忽视题干信息、偏离题目要求的内容、随心所欲的回答这一问题,可以进行专项强化训练,同时引导学生分析题干,找出题目中的核心词语,然后尝试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此外,教学反思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教学的手段。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在新课程历史教学过程中,更要做好它。在一个教学环节任务完成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或从成绩与不足、或从理论与实际、或从教师与学生、或从宏观与微观、或从教学准备与实际实施等多角度去分析。教师也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3、实际讨论。多个教师一起商讨,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共享。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教师也可进行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此外,教师在反思时在内容上也可写教学机智、写学生创新、写再教设计等等。总之,一节课下来后,教师多角度,多方式静心反思在教学中是否摸索出了新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何创新;知识点上有没有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是否有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指导学生纠正;是否启迪得当;学生个体要求是否落实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标签:;  ;  ;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