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混合驱动论文-张素容

机电混合驱动论文-张素容

导读:本文包含了机电混合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教育,泛在学习,课程建设

机电混合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张素容[1](2019)在《混合教育和泛在学习驱动下中职英语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武汉机电工程学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混合教学和泛在学习的概念为切入点,结合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和学情,探索混合教育和泛在学校驱动下英语课程改革的顶层架构设计,提出英语课程建设五步走:一是原有英语改革教学方法,二是校企联合开发英语课程资源,叁是建设具备混合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四是完善保障机制,五是营造混合教学英语文化氛围。(本文来源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郭浩,熊晓燕,郝惠敏,高润东[2](2019)在《带式输送机电液并联式混合驱动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装机功率大、损耗能量、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基于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动力合成的原理,设计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带式输送机电液并联式混合驱动系统。采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主交流电机变频调速驱动系统和辅助液压驱动系统模型,并进行了带式输送机从启动到稳定运行的动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液混合驱动系统在带式输送机启动过程中,能进行功率、转速和转矩的合成,主、辅系统能够实现协同工作,带式输送机实现了"S"形速度曲线的软启动;在辅助液压驱动系统的工作下,主驱动电机的装机功率降低到了合理范围。(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04期)

李将彬,吴学雷,李洪彪[3](2018)在《混合动力车辆机电复合驱动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复合驱动系统的机械桥和电驱桥可独立驱动或协同驱动车辆,能有效解决超大型发射平台发动机功率不足和现役发射平台动力性提升以及行驶可靠性提高等难题.文中论述了混合动力车辆的分类及混合动力驱动构型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机电复合驱动车辆能量分配控制、协调控制及稳定性控制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整车能量控制、稳定性控制和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等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车辆机电复合驱动技术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车辆与动力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黎兰,刘相新,徐涛,申焱华[4](2018)在《多轴混合动力车辆机电并联驱动特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轴混合动力车辆的机电并联驱动系统包含机械轴驱动和电动机驱动,根据整车的行驶性能要求,可构成整车的多种驱动模式。通过分析该驱动系统在多功率流下的能量流向,制定了基于规则的多轴车机电并联驱动系统控制策略。建立基于Advisor的整车驱动系统模型,针对特定的循环工况,仿真分析了整车的驱动特性、工作模式切换以及各部件的动态控制过程,初步验证了该机电并联驱动系统在动力性能方面的优势,可用于指导多轴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汤俊[5](2017)在《混合驱动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驱动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一种半柔性系统。它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机驱动,即普通的常速电机和伺服电机,通过混合驱动机构进行耦合,由终端执行器实现半柔性输出运动。混合驱动系统介于传统的刚性机器和现代化的全柔性机器之间,它弥补了传统刚性机器柔性不足和全柔性机器造价昂贵的特点。因此对这类半柔性机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混合驱动系统到目前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其构型及运动规律的分析和综合上已有大量的学者进行了研究。由于常速电机速度波动且不可控的问题,目前在对混合驱动系统的控制上的研究并不多。本文首先探讨了满足混合驱动的五杆机构构型、可动性、及其工作空间分析;设计了一个双曲柄五杆机构,并且建立了机构的叁维模型,为后面的控制系统仿真分析提供了结构参数。正运动学分析及逆运动学分析是研究五杆机构动力学及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本文用封闭矢量法建立了五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分析了终端轨迹与各个杆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五杆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且写成类似于开链机械手动力学方程的形式,便于控制器的设计和控制参数的选择;简单分析了电机的动力学模型,与五杆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结合,建立了完整的混合驱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模型,为实现其控制打下了基础。轨迹跟踪精度和轮廓跟踪精度是衡量混合驱动系统控制器的重要指标。以往针对混合驱动系统开发的控制器都没有彻底解决常速电机不可控的问题。本文首次采用自适应比例微分滑模控制,通过补偿常速电机的速度波动,从而提升终端执行器的轨迹性能,并且对控制器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选用了直线轨迹和圆弧轨迹进行仿真分析,并与比例微分滑模控制和纯比例微分控制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控制参数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及在初始误差情况下的控制性能,验证了自适应比例微分滑模控制具有优越的轨迹跟踪控制性能。最后介绍了位置域控制的概念及优点,提出了位置域的自适应比例微分滑模控制,并应用于混合驱动系统的轮廓跟踪控制,这一控制器同样选用直线轮廓和圆弧轮廓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位置域自适应比例微分滑模控制能极大的提升混合驱动系统的轮廓跟踪精度,并且控制器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快速响应能力。(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彭江[6](2016)在《搭载机电控制CVT混合动力汽车驱动工况调速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依托,以搭载机电控制无级变速器的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混合动力系统各个驱动工况进行了CVT调速策略制定从而提高经济性能,在小附着系数道路上利用CVT的速比变化进行了整车动力性能的研究来提高整车动力性能。首先根据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特点确定了单轴并联式传方案,分析传动系统特性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发动机ISG电机、机电控制无级变速器等关键部件数值模型。其次对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以及驱动工况的工作模式切换进行了分析,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性能,分别确定在纯电机驱动、发动机驱动、混合驱动和行车充电模式下的各个动力源的最佳运行工况点。以等效燃油消耗以及动力源的工作效率为前提,对各个驱动工况进行动力分配建立能量管理策略。然后在能量管理策略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各个驱动工况最佳经济性能以及最佳动力性能的CVT速比,对汽车在小附着系数道路下CVT的速比进行了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CVT调速策略。电机和发动机单独驱动根据发动机万有特性图和电机的效率图确定各自最佳经济性能工况点。发动机电机联合驱动工况以及行车充电工况,按照发动机电机以及CVT的系统效率最高为原则确定发动机和电机的最佳运行工况。最后在Cruise仿真平台上搭建整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Stateflow建立整车控制策略将其导入到CRUISE软件中,制定相应的计算任务,在最佳经济性CVT速比下进行经济性仿真,在最佳动力性CVT速比下动力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制定的搭载机电控制CVT的混合动力性汽车驱动工况调速策略在整车满足动力性的同时实现了更好的经济性能。制定的CVT动力性调速策略能够更进一步的满足动力性要求,汽车在小附着系数的路况下,能够保证驱动车轮扭矩按照车轮不打滑的极限扭矩进行分配,保证了汽车的动力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6-03-25)

叶明,彭江,任洪,胡经庆,程越[7](2015)在《搭载机电控制CVT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工况调速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搭载机电控制CVT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确定单轴并联式传动方案。根据整车不同驱动工况下电池的荷电状态以及整车需求功率的要求,综合考虑系统效率,制定不同驱动工况下能量分配策略以及CVT速比策略,从而提出一种机电控制CVT混合动力汽车驱动工况调速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和ADVISOR建立PHEV整车模型和调速策略,在NEDC工况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制定的调速策略使得驱动工况扭矩得到合理分配,进一步提高了电机和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最终使得整车在满足动力性的同时油耗得到明显的降低。(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5年09期)

罗玉涛,王敷玟[8](2015)在《机电无级传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模式切换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了一种由双转子电机和双排行星齿轮机构组成的机电无级传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提出了"转矩分配+发动机转矩估计+电动机转矩补偿+补偿系数修正"的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分别对由纯电动模式切换到混合驱动模式的定工况和全工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抑制驱动模式切换过程中因不同动力源动态特性差异所造成的整车纵向冲击,提高了汽车行驶平顺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王敷玟[9](2014)在《机电无级传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建模仿真及台架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无级传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简称机电无级传动系统,下同)兼顾机械和电气端口,在进行能量转换、耦合及分离时无需离合器与额外的起动电动机,具备在较宽速比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传动、使发动机在变负载情况下均能运行于最佳燃油经济线上,在减少燃油消耗、提升效率、优化发动机性能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而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对转双转子电机和双排行星齿轮动力耦合机构为主要构件的机电无级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理论推导分析、建模仿真研究及台架试验验证等手段对其传动特性、燃油经济性和模式切换平顺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对机电无级传动系统的结构机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利用模拟杠杆法建立系统的转速转矩传动特性,根据设计初衷、分析其工作模式及能量传递路径;(2)引入混杂系统理论来描述兼有连续变量动态系统和离散变量动态系统的机电无级传动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Stateflow仿真平台,建立其基于混杂系统理论的转矩控制策略,建立驾驶员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动力源、蓄电池、双排行星齿轮动力耦合机构等关键零部件模型,并以UDDS、NEDC和1015循环工况为例,进行能量管理仿真分析,研究基于混杂系统理论的转矩控制策略,研究机电无级传动系统整车油经济性;(3)针对动力传递平稳的需要,分析机电无级传动系统不同动力源的动态响应特性,以降低机电无级传动系统在模式切换过程中由于发动机和双转子电机不同动态响应特性引起的冲击度为目标,利用发动机试验数据,建立发动机转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快速模拟杠杆法,建立双排行星齿轮机构动态特性模型,基于台架试验特性,建立双转子电机和制动器传递函数动态特性模型,根据系统结构特性、提出“转矩分配+发动机转矩估计+电动机转矩补偿+补偿系数修正”的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并分别以由纯电动模式切换到混合驱动模式H2的定工况和全工况为例进行仿真;(4)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搭建机电无级传动系统总成试验台架,详细阐述该总成试验台架的基本原理,并在前述理论的指导下,测量双转子电机的基本电气性能,验证机电无级传动系统的工作模式并测试机电无级传动系统在不同能量传递路径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7)

邢记龙[10](2012)在《基于交流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模拟汽车制动器惯性台架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动器惯性台架是测试汽车制动器性能的主要试验设备之一。本文依据最新的电模拟技术,并采用异步电动机矢量变频控制方式,设计一台具有电模拟功能的机电混合模拟台架。该台架与传统的机械模拟台架相比,在性能上有较大的提高,其中首次基于交流电机驱动实现了电模拟功能。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为制动器惯性台架增添了电模拟功能。传统的机械模拟惯性台架由于技术成熟、性能可靠,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然而该种台架存在两个固有缺点:一是因为它完全依靠机械飞轮模拟汽车惯量,而机械飞轮质量较大导致惯量调整困难,二是该种台架惯量模拟精度的提高依靠更多的飞轮来实现,这增加了台架的成本以及设计与制造的困难性。采用电模拟技术可以显着改善这两个缺点,因此本文选择研制具有电模拟功能的惯性台架。文章详细讲述了电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电模拟数学模型的建立,通过查阅行业标准及相关资料,确定了台架基本参数,参照机械模拟惯性台架,给出了一种机电混合模拟惯性台架中机械飞轮数量及惯量的确定方法,最后给出了机械惯量和电模拟惯量组合系统的惯量模拟范围。2.本文所设计的惯性台架采用交流电机驱动和矢量变频调速技术。交流电机相对于直流电机有许多的优势,例如成本低,响应快等,然而由于其控制困难,限制了它的应用。矢量变频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较为先进的电机控制技术,它极大的提高了异步电机的调速性能,使其接近甚至超过了直流电机的控制效果。本文将矢量变频技术应用到惯性台架上,可以改善台架电模拟功能的的控制效果,提高台架的模拟精度。电机的控制是由变频器实现的,本文讲述了矢量变频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根据变频器的选择原则,对本台架的变频器进行了选择,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变频器的周边设备。3.参考传统的机械模拟惯性台架,对惯性台架的基本结构进行了设计,本文还简要介绍了该台架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及所具有的主要功能。4.本文的撰写是基于JF122D轿车制动器惯性台架的设计过程,最终该台架由吉林大学机电设备研究所生产完成,并通过实测试验验证了其性能完全达到了试验标准的要求,而且其模拟精度远远高于传统的机械模拟惯性台架。本文为机电混合模拟台架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对台架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5-01)

机电混合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当前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装机功率大、损耗能量、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基于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动力合成的原理,设计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带式输送机电液并联式混合驱动系统。采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主交流电机变频调速驱动系统和辅助液压驱动系统模型,并进行了带式输送机从启动到稳定运行的动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液混合驱动系统在带式输送机启动过程中,能进行功率、转速和转矩的合成,主、辅系统能够实现协同工作,带式输送机实现了"S"形速度曲线的软启动;在辅助液压驱动系统的工作下,主驱动电机的装机功率降低到了合理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电混合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张素容.混合教育和泛在学习驱动下中职英语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武汉机电工程学校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郭浩,熊晓燕,郝惠敏,高润东.带式输送机电液并联式混合驱动系统的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9

[3].李将彬,吴学雷,李洪彪.混合动力车辆机电复合驱动技术综述[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8

[4].黎兰,刘相新,徐涛,申焱华.多轴混合动力车辆机电并联驱动特性仿真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8

[5].汤俊.混合驱动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与控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6].彭江.搭载机电控制CVT混合动力汽车驱动工况调速策略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

[7].叶明,彭江,任洪,胡经庆,程越.搭载机电控制CVT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工况调速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

[8].罗玉涛,王敷玟.机电无级传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模式切换协调控制[J].汽车工程.2015

[9].王敷玟.机电无级传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建模仿真及台架试验[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邢记龙.基于交流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模拟汽车制动器惯性台架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2

标签:;  ;  ;  

机电混合驱动论文-张素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