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技术控制要点分析孙向东

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技术控制要点分析孙向东

上海华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好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应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繁荣景象和提高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质量水平。因此本文将针对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技术控制要点进行了阐述分析,希望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道路交通行业的建设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市政路桥;施工特点;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前言

市政路桥施工具有一定特殊性和专业性。若市政路桥施工中存在问题,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可能会导致路面、桥面出现裂缝,路基失稳,发生沉降等问题,造成质量和安全隐患,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工程事故,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及车辆和行人安全。研究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技术控制要点,对于提高我国市政路桥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市政路桥施工特点

市政路桥施工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交通都有着重要意义,畅通的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市政路桥施工中,常见施工方式有:全封闭施工、半封闭施工等形式。不同施工方式有不同特点和不同使用范围。全封闭施工属于:停运施工,所以相对来说危险性较小,但施工中涉及到:机械设备和临时用电使用等问题,所以也存在一定危险性。若操作不当,管理缺少,也会引起安全事故[1]。半封闭施工方式则施工难度更大,属于运行施工,施工中社会人群和车辆的闯入会增加不确定因素,所以施工复杂性更强,尤其人流与车流弥补地段,施工难度更大,必须做好管理控制工作。且市政路桥施工工程量大,时空跨度大,涉及内容多,牵扯细节繁杂,呈现繁而杂的工程特点,属于流动施工,涉及跨地域作业。同时施工中存在大量重体力劳动,所以施工人员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市政路桥施工中,若缺乏有效管理与控制,必然会对工程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产生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问题,影响正常施工,做好管理控制工作非常重要。

2市政路桥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2.1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一)深基坑钢筋、模板施工。施工前应对钢筋位置和高度精确测量,若需预埋钢筋则应设置专业人员监督和指导,并应搭设脚手架和钢筋定位架以确保预埋筋的高度和位置的准确性;钢筋施工完毕后应按照要求设置垫块,垫块一般为塑料或水泥砂浆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骨架施工完毕后应测量其尺寸以保证其和模板间距符合要求。路桥模板多采用定型钢模,模板支设前应先除锈并涂刷脱模剂,并应采用水平尺和砂浆来平衡支撑部位顶面的模板底座以保证模板高度和桥涵根部不出现烂根现象,并可通过在模板和螺栓接口部位填塞海绵条以提高单项结构强度并避免出现跑模和漏浆;拼模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以保证上下顺序和子母口位置,模板支护完毕后应将台身和基础接茬面杂物清除,钢模螺栓旋紧时应采用正反交错模式,并用脚手架紧固[2]。

(二)横系梁、承台施工。横系梁主要是调节墩柱连接时所产生的偏差,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桩体的横向整体性,承台则是连接桩群,并可选用大直径桩代替群桩以保证其整体性并可降低造价,在承台施工前应先进行无损检测,并将桩顶预留部分和薄弱混凝土层凿除至密实混凝土层,应保证砂浆垫层平整且标高符合要求,垫层尺寸应保证能够承担承台和系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涂刷脱模剂,并防止污染施工缝;墩柱施工前应确保柱中心放样准确,模板支护前应将接触面杂质清除,并涂刷脱模剂,保证模板拼接密实并施作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墩柱混凝土施工一般采用串筒下料,浇筑完毕后应进行拉毛处理。

(三)台背回填。市政公路地基、路基及路面的压缩可导致桥梁两端路堤沉降,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导致地基的压缩变形,填料的压缩、固结等可导致路面结构层被压缩,因而要求搭板上和桥面上应具有相同的面层结构和厚度方可有效避免沉降差的生成,或选用半钢性填筑材料以减少路基工后沉降并提高压实度,在台背填方时应自地基开始对整个台背回填,若条件允许则可用水泥、石灰等进行稳定处理。

2.2桥梁梁体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一)盖梁施工技术。横穿法施工盖梁是预先在墩柱内埋设预留孔,并在孔内穿入钢筋或型钢来承受整个支架、模板及盖梁重量;或采用预埋法,即在墩柱中预埋钢板,待混凝土模板拆除后在预埋钢板上焊接钢支撑来承担支架、模板及盖梁重量;支架法则是用钢管或万能杆件组装成的支架来承担盖梁重量;抱箍法则是用两个半圆形钢板安装在墩柱适当部位,钢板用螺栓连接在一起以保证其与墩身紧贴[3]。

(二)预制箱梁施工。预制箱梁施工一般采用固定底模并与梁台坐相对应,在拼装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底模台座以控制底模反拱度和轴线偏差,内模则应结合梁体长度进行分段设计和制造并在台座上拼装施工,应保证内顶板固定为一个整体,待拼装完成后用混凝土将内顶模上升至设计标高,施工中所用钢筋尺寸及形状必须满足需要以满足该部位钢筋密度大、弯曲多的特点,并在钢筋绑扎前应对模板涂刷脱模剂。

(三)临时支座施工。市政路桥施工中临时支座多采用预制混凝土块组建,组建时应采取对称放置,并待接头部位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其凿除;由于施工中存在预制混凝土块存在摆放位置错动、薄厚不均等现象,同时梁体自身也存在一定尺寸误差,因而易导致临时支座被挤动、压碎继而影响梁板标高,大多临时支座导致的梁体拖动则会导致台帽内侧混凝土不能凿除而增大施工难度。

2.3市政桥梁路桥衔接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一)填料控制。在整个路桥工程建设中,路桥衔接处施工是关键流程,这一流程直接影响整个工程建设质量,而在路桥结合处进行填料工作可以最大程度的把握其表面的平整性,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其结构内部的密实,可以对过往的车辆和路人安全提供保障,基于这方面考虑,就要从填料的质量、性能、适配性等方面出发,购入最佳的填料,填料的孔隙大小是整个选取方面最关键的部分,适当控制,不能过大,以免出现压实度难以控制的现象,造成后期使用地基变形,因此,对填料的检测特别重要。

(二)合理的设置。沉降现象是市政道路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在道路和桥梁的结合处的强度不均匀造成的,而且在两者的结合处也没有相对应的加固技术措施,缺少了加固防护,很容易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出现沉降,因此,需要在强度均匀的基础上设置合理的结合段,可以采用平台填筑、搭接板等相关技术进行加固,从而减少了沉降现象的出现,在路面排水系统的作用下及时排出地基内部的积水,降低了因为降雨积水等因素造成的路桥破坏。

(三)路面排水。做好路面排水工作可以减少积水渗入到混凝土内部形成裂缝,给路面带来安全隐患。首先要对管线及其基础间进行处理,把出水口出设置在地基外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有一个合理的管理,与此同时,增加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可以借助钢刷的利用。

总结

市政路桥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是保证路桥施工质量、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键因素,应在充分认识路桥施工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相关措施,并应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控制,以此确保技术质量的有效控制,并提高相应管理水平,更大限度的发挥路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洪建.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施工技术控制策略探究[J].建筑知识,2017,37(11):122.

[2]邓守义.市政路桥施工中技术控制与质量控制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6(14):185+187.

[3]黄冠.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技术控制要点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6(07):72.

标签:;  ;  ;  

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技术控制要点分析孙向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