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论文-于璟初,许思哲,王邵瑞,岳健鹏

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论文-于璟初,许思哲,王邵瑞,岳健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AE技术,CFD分析,流固耦合,模态分析

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论文文献综述

于璟初,许思哲,王邵瑞,岳健鹏[1](2018)在《基于CAE技术的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设计与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歧管式净化器的性能特点及失效模式总结出了产品设计开发的一般流程,通过CFD分析、FEA-模态分析、FEA-流固耦合热应力分析等方法对歧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歧管式净化器设计是否合理的性能评价标准,用于评判产品设计的优劣。(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8年18期)

宋小明,崔俊杰,李小雷,陈祥庆[2](2016)在《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有限元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号歧管式催化转化器,利用Catia、Hypermesh和Nastran软件之间的接口,精确的对该歧管式催化转化器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其进行了约束模态分析,并提取了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易与发动机发生共振。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能显着提高该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开了发动机的激励频率。最后,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满足强度要求,为后续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6年03期)

孙鲁青[3](2015)在《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设计及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歧管式催化转化器为例,总结了其结构设计过程,利用CFD分析评价了内部速度流线、压力损失和载体端面气流均匀性等关键指标;在流场分布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模态分析验证了主支架结构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汽车零部件》期刊2015年09期)

吴熙平[4](2015)在《对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流场的设计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紧耦合式歧管架构下的催化转化器,通常配有某规格下的氧传感器。经由叁维态势的模拟运算,采纳常用的流体力学,解析了转化器固有的总体流场。拟定出来的运算模型,描画了周边范畴的涡流走向;依循计算得来的数值,对体系以内的歧管,妥善予以改造。经由改造得来的新传感器,改善了原初的周边流场,消除掉了偏多涡流。载体气流特有的不匀称系数,也随同下降;排气背压缩减,总体架构被变更及完善。(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5年04期)

孙桂仙,程利辉[5](2014)在《汽油机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设计和实际制造经验介绍了汽油车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设计要素与技巧;阐述了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载体选择和外型结构设计要素,并以实例说明了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设计时隔热罩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10-28)

杨文慧,刘志恩,颜伏伍[6](2014)在《管式催化转化器振动疲劳断裂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车型的不锈钢管式催化转化器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断裂的情况,对管式催化转化器进行冷模态分析和热模态分析,判断其断裂原因,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对催化转化器进行结构上的改进,提出改进方案,利用有限元分析来验证改进方案的合理性,分析对比得到最终解决方案,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期刊2014年05期)

张沛毅,王超,杨陈,沈源,由毅[7](2013)在《某汽油机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维和叁维联合仿真的方法选择汽油机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最优设计方案。通过一维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该汽油机不同转速下的性能,通过叁维CFD仿真计算最大功率点该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总压损和速度分布,综合对比了两种方案下汽油机整机性能、排气歧管流通性与均匀性、氧传感器处及催化转化器前端气流分布,基于分析结果确定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最优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期刊2013年06期)

臧杰,张德生,林明,卜范滨,张守泉[8](2013)在《1.3L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式催化转化器分析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3 L汽油机原排气装置的干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一维模型与模拟计算对比,发现原有的4合1的排气歧管结构方式降低发动机进气效率,将原有排气歧管结构方式由4合1改进为4组2合1,通过新旧两种方案的数值模拟计算和台架实验验证的对比,进行了转矩、功率、燃油消耗率的比较。结果表明,配有改进后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发动机功率有了提高,且其燃油消耗率曲线相对较平坦,低油耗范围扩大。(本文来源于《内燃机》期刊2013年05期)

孙鲁青,贾菲,张一平[9](2012)在《基于一维、叁维耦合分析的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所建立的一维发动机进排气系统CFD模型和叁维排气歧管CFD模型,得到了各工况下排气歧管压力损失等数据和排气歧管瞬态流场分布等数据。采用一维、叁维耦合方法对某型号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进行了结构优化,并通过评价试验分别对原模型及优化后模型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模型的背压降低,压力波动范围变小,压力损失也比较小,改善了内部流场情况,提高了发动机性能。(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2年06期)

宗德媛[10](2012)在《汽油机歧管式催化转化器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动车尾气净化是控制车辆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技术措施,而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是排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对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结构设计也更复杂,结构对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性能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为了评价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性能,并为后续的结构设计和改进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在建立起适合歧管式催化转化器动态特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Hyper Mesh和ANSYS对某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分析:①计算了该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获得了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各阶频率和相应的振型图,进一步分析了其振动特性。②对该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进行了叁维内、外流场特性分析,获得了该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流体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重点分析了催化转化器部分载体进气端面的流体流动均匀性指数和温度分布。③采用流固热耦合的分析方法计算了某汽油机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耦合场的温度、热应力状态、安全系数等。计算分析表明:原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在入口法兰区域热应力过大,容易产生应力集中,是结构最容易损坏的区域。另外,排气歧管和催化转化器连接处,与螺栓固定点的距离较远,热变形较大。因此,需要进行结构上的改进。④最后提出了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改进方案,并与原结构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结构较原结构在最高温度、最大热应力、安全系数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改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2-05-01)

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某型号歧管式催化转化器,利用Catia、Hypermesh和Nastran软件之间的接口,精确的对该歧管式催化转化器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其进行了约束模态分析,并提取了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易与发动机发生共振。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能显着提高该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开了发动机的激励频率。最后,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满足强度要求,为后续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论文参考文献

[1].于璟初,许思哲,王邵瑞,岳健鹏.基于CAE技术的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设计与分析(英文)[J].机床与液压.2018

[2].宋小明,崔俊杰,李小雷,陈祥庆.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有限元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

[3].孙鲁青.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设计及模态分析[J].汽车零部件.2015

[4].吴熙平.对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流场的设计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5].孙桂仙,程利辉.汽油机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设计[C].第十一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6].杨文慧,刘志恩,颜伏伍.管式催化转化器振动疲劳断裂仿真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4

[7].张沛毅,王超,杨陈,沈源,由毅.某汽油机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设计与分析[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13

[8].臧杰,张德生,林明,卜范滨,张守泉.1.3L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式催化转化器分析与改进[J].内燃机.2013

[9].孙鲁青,贾菲,张一平.基于一维、叁维耦合分析的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优化[J].汽车技术.2012

[10].宗德媛.汽油机歧管式催化转化器动态特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2

标签:;  ;  ;  ;  

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论文-于璟初,许思哲,王邵瑞,岳健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