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预应力钢束论文-王强辉

形预应力钢束论文-王强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形预应力钢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桥梁工程,连续梁设计,施工方案,造价分析

形预应力钢束论文文献综述

王强辉[1](2019)在《基于预应力钢束布置不同的连续梁设计施工造价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桥梁建设项目来说,不同的连续梁设计施工方案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造价,需要重点关注。基于此,本文设计了腹板中包含着全部的预应力钢束与每道腹板中包含着4根通长钢束这两种方案,并对其施工过程、主要工程量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对两种连续梁设计施工方案的对比。结果显示,方案一有着更好的造价优势。(本文来源于《建筑与预算》期刊2019年09期)

何军,刘春生[2](2018)在《浅谈对称张拉非对称预应力钢束伸长量计算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非对称预应力钢束在两端对称张拉时伸长量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出影响预应力钢束理论伸长量的几个因素,并且对预应力钢束张拉后的实际伸长量进行反算,得出实际等效锚固点的位置,可用于分析和总结预应力施工的质量。(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44期)

蒋永林,谭科,苏俊龙,向中富[3](2018)在《基于Midas/NFX的预应力钢束张拉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技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桥梁工程、房屋建筑、港口码头、海工结构和水工结构等几乎所有的土木工程领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使用程度与范围的加强与加大,已建PC结构开始出现相应病害,在PC桥梁上表现跨中下挠、梁体开裂两类,导致桥梁预应力效应降低,进而加快病害的发展,出现"恶性循环"。在此背景下,采用有限元接触分析软件Midas/NFX针对预应力钢束张拉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模型建立与比选,并通过比选出"板-钢束板"模型针对钢束张拉过程进行应力与位移分析,证明运用软件分析钢束张拉过程的可行性。为今后针对预应力钢束应力损失预测、应力沿程分布检测以及结构应力效应等研究,提供模型基础与方法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8年09期)

刘成坤[4](2018)在《PC现浇连续箱梁早期施工监测与预应力钢束分阶段张拉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以其结构整体性好、受力合理、行车平稳舒适和结构造型美观等优点,在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然而,由于材料本身特性、环境因素以及各类荷载的作用,混凝土箱梁桥早期开裂现象较为普遍。某高速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箱梁顶板出现大量横向裂缝,针对箱梁顶板出现的早期裂缝问题,工程人员采用的对箱梁腹板预应力钢束进行分阶段张拉的工艺,对箱梁顶板的早期裂缝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以该工程为依托,选取工程中等宽和变宽两联现浇连续箱梁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研究对象早期水化热温度场和应变的实测与分析,并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对箱梁顶板早期裂缝成因与预应力钢束分阶段张拉工艺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现浇箱梁早期温度场测试与分析。根据现场实测结果,通过对箱梁不同部位、不同截面温度的对比分析,总结了箱梁不同部位间的水化热温度场分布规律,同时拟合了有限元分析所需的温度加载曲线。(2)现浇箱梁早期应变测试与分析。根据现场实测结果,通过对箱梁不同部位、不同截面应变的对比分析,总结了箱梁不同部位间的早期应变变化规律,并结合水化热温度场分布规律,推测早期裂缝成因。同时根据箱梁腹板预应力钢束张拉前后各截面的应变变化分析预应力钢束分阶段张拉的效果。(3)预应力钢束分阶段张拉工艺有限元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利用MIDAS/FEA对现浇箱梁建立有限元模型,首先经过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通过对比预应力钢束分阶段张拉和一次张拉,分析了分阶段张拉效果;最后从初张时间和初张控制应力两个角度对预应力钢束分阶段张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箱梁截面尺寸、形状和壁厚对水化热温度场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箱梁顶腹板交接处是箱梁开裂风险较高区域,工程中应对此部位加强温控措施;预应力钢束分阶段张拉工艺可以大大降低箱梁顶板拉应力,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对于初张方案,初张时间选择在顶板浇筑后第3天,初张控制应力为700MPa时较为合理。(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余剑搏[5](2018)在《后张梁曲线预应力钢束预应力损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及预应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后张梁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后张梁预应力损失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特别是在曲线预应力钢束的锚固损失和长期损失计算方面。为此,本文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后张梁中常用的五段式曲线预应力钢束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了研究。(1)针对我国现行桥梁设计规范中计算锚固损失时的不足,本文基于经典摩擦理论,从钢束微段平衡条件出发,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及应力连续性条件,导出了考虑反摩擦作用的锚固损失精确计算公式和应力平衡点位置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实际桥梁中钢束锚固损失的计算结果表明:与本文精确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按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简化方法得到的锚固损失结果接近于精确值,其相对误差一般在10%以内,而按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得到的结果相对误差较大,相对误差可达39.41%,当应力平衡点不存在时,误差甚至可达到62.59%。(2)在本文导出的锚固损失精确计算公式基础上,结合预应力钢束锚固前的摩擦损失计算公式,对钢束正、反摩擦作用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束所受的反摩擦作用总是小于摩擦作用,为提高我国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锚固损失简化计算方法的精度,体现锚固前、后钢束所受正、反摩擦作用的不同,可将按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简化方法计算所得的锚固损失结果乘以小于1的系数加以校正。(3)基于本文导出的锚固损失精确计算公式,通过定义后张梁张拉方式优选系数,分析了预应力钢束不同张拉方式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得出当预应力钢束的反摩擦影响长度超过钢束全长的一半时,为减小钢束的预应力损失,应采用一端张拉的方式;反之,应采用两端张拉。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一端张拉时,可使钢束在另一端处的预应力损失相对于两端张拉时的端部损失减小28.59%。(4)针对我国现行桥梁设计规范中计算长期损失时的不足,基于梁体计算截面的内力平衡条件,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和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建立了考虑普通钢筋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与钢束松弛耦合影响下的长期损失统一计算公式。通过对实际桥梁中钢束长期损失的计算结果表明:与采用本文统一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忽略混凝土收缩徐变与钢束松弛相互影响后,在跨中截面处按铁路桥梁设计规范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小,相对误差可达35.80%,在L/4截面处按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大,相对误差可达37.95%。(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张敏,宁晓骏,李启蒙,姬鹏杰[6](2017)在《连续刚构桥纵向预应力钢束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静定桥梁结构的系统下,为了使桥梁结构强度、刚度、耐久性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传统的连续刚构桥配束方式通常需要结合初始配束方式进行反复的试算与验算,这样会使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工作量加大,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基于这种情况,可以用算法对纵向预应力钢束的初始配束方式采用合理优化,得到目标函数最优的配束方式,使桥梁设计者减轻了很多任务量。(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7年09期)

伍彦斌,黄方林[7](2017)在《空间预应力钢束精细化有限元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同时包含平弯和竖弯的空间曲线预应力钢束连续平滑模型,在有限元分析中考虑空间预应力钢束的各项力学效应,提出了基于相贯线的空间预应力钢束精细化建模方法,确定了钢束、孔道与梁体叁者之间的节点对应连接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建模程序.首先采用辅助实体相贯的方法,建立了空间预应力钢束的连续平滑几何模型;然后沿该空间曲线建立孔道实体,并与混凝土主梁进行布尔运算,实现钢束、孔道与梁体叁者之间的节点对应连接.以贵州红水河特大桥钢-混结合段的建模与分析为例,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约束方程法相比,采用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梁体最大局部压应力降低26.3%,应力集中现象明显改善;钢束有效应力分布平顺、无波动,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明明[8](2017)在《预应力钢束伸长量计算及偏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汝郴高速公路文明特大桥大桥预制T梁的张拉施工,对预应力钢束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方法,以及量测实际伸长量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了介绍,并对引起伸长量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偏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7年08期)

伍彦斌,黄方林[9](2017)在《空间预应力钢束平滑建模及张拉过程模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空间预应力钢束连续平滑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提出考虑钢束与孔道之间摩擦、滑移等相互作用的张拉过程模拟方法。基于空间预应力钢束为一条柱面相贯线的本质特性,采用辅助实体相贯的方法建立其连续平滑模型;通过建立孔道实体并与主梁进行布尔运算,实现孔道轴线与钢束节点的一一对应;采用法向点-点接触单元模拟摩擦滑移;采用预紧单元模拟张拉。分析表明:辅助实体相贯法建立的连续平滑模型优于传统空间坐标合成法建立的空间折线模型;采用接触单元与预紧单元组合模拟张拉过程,可反映钢束节点与混凝土内部节点之间的摩擦、滑移等非线性效应,钢束呈整体受力状态,优于传统的初应变法。(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焦思明[10](2017)在《连续刚构桥基于合理成桥状态预应力钢束配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刚构桥以其良好的结构特性,在现代桥梁建设中受到越来越多设计者的青睐。但随着跨度的不断增大,连续刚构桥跨中持续下挠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种现象的发生与传统预应力设计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预应力设计方法大多是采用内力包络图进行控制设计。由于该方法被设计规范所认可,所以绝大多数梁桥的预应力设计依此观点。同时,正是采用传统的预应力设计观点,造成许多桥梁成桥若干年后出现跨中持续下挠的现象。为了改善连续刚构桥成桥后受力状态,避免跨中过度下挠的发生,本文研究了以控制桥梁长期变形为目地的合理成桥应力状态预应力设计方法。本文在荷载平衡原理基础上,结合连续刚构桥特点,研究了基于连续刚构桥合理成桥状态的预应力钢束设计方法。首先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模型分析结构受力特点,结合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特点,得到连续刚构桥在合理成桥状态时的受力特征,并通过计算得到桥梁合理成桥状态下各截面弯矩值,根据合理成桥状态应力公式算得截面预应力钢束用量。期间讨论了悬臂束与合龙束应力特点,分析它们对结构内力的影响。由于合龙束是在桥梁合龙后张拉,会对结构产生较大的次内力,在预应力设计中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文章对合龙束次内力效应做了比较详细的探究。然后将基于合理成桥状态的成桥弯矩与原设计成桥弯矩做了对比,指出基于合理成桥状态的预应力设计使桥梁在成桥内力与结构耐久性上更具优势。为了完善本文所讨论的基于合理成桥状态预应力设计方法,在文章最后对后期合龙束不同参数对跨中应力与位移的影响等问题做了具体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探讨合龙束不同布置长度、张拉时间、张拉数量与跨中应力与位移的关系,为工程设计中如何合理布置合龙束,使桥梁成桥后的应力与线形最佳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形预应力钢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非对称预应力钢束在两端对称张拉时伸长量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出影响预应力钢束理论伸长量的几个因素,并且对预应力钢束张拉后的实际伸长量进行反算,得出实际等效锚固点的位置,可用于分析和总结预应力施工的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预应力钢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强辉.基于预应力钢束布置不同的连续梁设计施工造价比较[J].建筑与预算.2019

[2].何军,刘春生.浅谈对称张拉非对称预应力钢束伸长量计算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

[3].蒋永林,谭科,苏俊龙,向中富.基于Midas/NFX的预应力钢束张拉仿真分析[J].公路.2018

[4].刘成坤.PC现浇连续箱梁早期施工监测与预应力钢束分阶段张拉工艺研究[D].郑州大学.2018

[5].余剑搏.后张梁曲线预应力钢束预应力损失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6].张敏,宁晓骏,李启蒙,姬鹏杰.连续刚构桥纵向预应力钢束优化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7

[7].伍彦斌,黄方林.空间预应力钢束精细化有限元建模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7

[8].刘明明.预应力钢束伸长量计算及偏差分析[J].江西建材.2017

[9].伍彦斌,黄方林.空间预应力钢束平滑建模及张拉过程模拟方法[J].应用力学学报.2017

[10].焦思明.连续刚构桥基于合理成桥状态预应力钢束配束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

标签:;  ;  ;  ;  

形预应力钢束论文-王强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