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间合作论文-吕冲冲,杨建君,张峰

组织间合作论文-吕冲冲,杨建君,张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间合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合作创新,组织间合作,开放式创新,创新绩效

组织间合作论文文献综述

吕冲冲,杨建君,张峰[1](2019)在《不同理论视角下组织间合作创新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开始通过与外部组织合作来促进创新。本文以组织间合作创新研究为切入点,分别从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观、社会资本理论和知识基础观等不同理论视角,系统、深入地剖析了组织间合作对创新的推动作用。虽然不同理论视角下的研究各有侧重,但在解释过程中都遵循合作对创新所带来的利益驱动;不同视角的研究也并不彼此割裂,相互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现有研究仍存在研究视角静态性、研究方法单一性、研究主体不平衡性等不足,未来还应注意区分具体情境、关注新兴经济体、运用动态思维、探究合作创新绩效与合作伙伴数量的相对平衡、进行多学科融合研究等。(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袁园媛,黄海燕[2](2018)在《上海体育旅游组织间合作关系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组织间网络理论为基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上海体育旅游组织间合作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海体育旅游组织间合作网络较为稀疏,需要克服组织目标与组织文化不同、重要节点的作用有待提高及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不足等主要障碍增强其网络凝聚力,并提出促进体育旅游组织间合作的建议:1)建立组织间统筹协调的合作机制;2)通过中介组织加强组织间合作的凝聚力;3)搭建体育旅游组织资源与信息共享平台。(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王嘉旖[3](2018)在《弘扬“上海精神”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吸收印度、巴基斯坦为成员国后,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合作组织。十七载风雨兼程,上合组织走出了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之路。未来,上合组织如何继续弘扬 “上海精神”,加强新老成员间的合作?乌兹别克斯坦、吉尔(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05-28)

刘少阳,杜鸣[4](2016)在《基于组织间合作理论的高职院校市场化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陕西高职校企合作现状的调研,分析得知,企业对校企合作需求不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合作质量有待提升。笔者根据调研结论从市场环境考虑,以组织间关系理论和组织合作理论做为校企合作理论分析基础,构建市场化校企合作机制,并以我校校企工作站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6年18期)

李洪佳[5](2016)在《组织间合作网络构建:基于多主体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服务多主体参与供给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公共服务供给的一大趋势。近几年来,中国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中也注重采取多主体参与供给的方式。从表面上看,政府已经注意到了发挥其他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并将他们吸纳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中,但不同供给主体间的合作水平滞后。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不仅需要多元主体参与,还需要各个主体间有效互动产生相乘效果。构建良好的供给主体间的关系成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内生要求。组织间网络理论作为分析组织间关系的重要理论与公共服务的多主体参与具有内在的逻辑契合性,可以在多主体参与供给的基础上建立不同主体间的组织间合作网络。组织间合作网络的构建应从网络的行动者和网络关系两个方面着手,包括行动者的选择和网络结构的设计。网络行动者的选择应考虑网络供给主体的目标、过去的合作关系及网络行动者的资源。不同的网络行动者在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应形成一种政府主导的网络结构。(本文来源于《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赵思斯[6](2016)在《组织间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大,政府不能仅作为我国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不同组织间进行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企业间合作供给公共服务有利于节约成本,增加收益,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现阶段,我国对于公共服务组织间合作供给研究主要集中政府与私营组织的公私合作制、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研究,对于组织理论角度研究组织间合作关系的研究依旧薄弱。(本文来源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戴璐,支晓强[7](2015)在《企业能否“明辨”组织间合作中的学习成效?——绩效评价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间学习是企业培养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有效评估组织间学习的绩效是企业评判对外合作目标是否达成以及管理组织间合作关系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对一家中国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开展调查和分析,以探索理论上的组织间学习绩效评价框架在现实中是否具有意义。本文还调查了案例企业实际采取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最终取得的学习成效,以揭示出组织间学习绩效评价应具有的功能是否在现实中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15年12期)

王慧颖[8](2014)在《农村中介组织网络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思路——基于主体间合作模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中介组织网络的运转依赖于七类参与主体,但由于受到来自经济、社会和政治等不同因素影响,这些主体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在农村中介组织网络运转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也表现不一。促进农村中介组织网络的有效运行,对我国政府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完善各类法律法规、在现有制度基础上实现内部运行机制创新、构建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和农村资源交易市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措施为农村中介组织网络的有效运转提供支持和引导。(本文来源于《理论与改革》期刊2014年04期)

李永全[9](2014)在《上合组织是不同文明文化间合作的榜样》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峰会9月12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13年来,上合组织在维护地区稳定,促进成员国间合作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诸多领域合作良好 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表明,遵循上合组织的宗旨和“上海精(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4-09-13)

徐金龙[10](2014)在《治理视阈下中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合作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政府组织出现之前,公共权力的主要载体是政府,政府在公共事务治理方面也一度被看成是唯一的领头羊。但是它暴露出因为过度官僚化而导致的低效、腐败以及无法实现公民诉求等种种缺陷,也证明了政府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这使得公众对单一化的政府治理模式越来越不满,并期望寻求一种新的而且具有更高效率的治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新治理结构开始出现,并且逐渐成为治理变革运动中不可抗拒的潮流和趋势。这表明了政府虽然在公共事务管理上依旧承担着主要的工作,但已经不再是实施社会管理功能的唯一主体。改革开放至今,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它们在环保、医疗、教育等方面代替政府担负了许多其无法承担和转移出去的社会公共事务,并且在这方面的作用与日俱增。随着非政府组织力量的日益壮大和其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作为影响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即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受到了无论是理论界的学者还是社会实践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起步要晚于国外,其与政府关系的构建还处于摸索阶段,二者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一个重要理论即治理理论。它作为新公共管理的一种范式,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述了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关系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概述了治理理论和治理主体机构,以及治理视阈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第叁部分用治理理论分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实现中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关系的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组织间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组织间网络理论为基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上海体育旅游组织间合作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海体育旅游组织间合作网络较为稀疏,需要克服组织目标与组织文化不同、重要节点的作用有待提高及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不足等主要障碍增强其网络凝聚力,并提出促进体育旅游组织间合作的建议:1)建立组织间统筹协调的合作机制;2)通过中介组织加强组织间合作的凝聚力;3)搭建体育旅游组织资源与信息共享平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间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1].吕冲冲,杨建君,张峰.不同理论视角下组织间合作创新的对比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袁园媛,黄海燕.上海体育旅游组织间合作关系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8

[3].王嘉旖.弘扬“上海精神”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N].文汇报.2018

[4].刘少阳,杜鸣.基于组织间合作理论的高职院校市场化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企业导报.2016

[5].李洪佳.组织间合作网络构建:基于多主体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6

[6].赵思斯.组织间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研究综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7].戴璐,支晓强.企业能否“明辨”组织间合作中的学习成效?——绩效评价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5

[8].王慧颖.农村中介组织网络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思路——基于主体间合作模式的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4

[9].李永全.上合组织是不同文明文化间合作的榜样[N].光明日报.2014

[10].徐金龙.治理视阈下中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合作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标签:;  ;  ;  ;  

组织间合作论文-吕冲冲,杨建君,张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