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瓦滑动轴承论文-张绍林,于冰,门日秀,郭红

圆柱瓦滑动轴承论文-张绍林,于冰,门日秀,郭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圆柱瓦滑动轴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滑动轴承,流态可视化,层流,紊流

圆柱瓦滑动轴承论文文献综述

张绍林,于冰,门日秀,郭红[1](2013)在《圆柱滑动轴承油膜流态影像采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动轴承中油膜的流态与速度、间隙及油的粘度等因素有关,不同位置油膜的流态也非一样。为了解油膜从层流到紊流的变化情况,验证理论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利用相似原理搭建了的圆柱滑动轴承油膜全流态可视化试验台,通过试验观察并记录了圆柱滑动轴承中不同直径、速度、间隙及粘度油膜流态的变化情况,实现了油膜流态的影像采集,初步比对分析后总结了油膜层流、紊流及过渡区域油膜的变化趋势,为以后研究复杂结构轴承油膜流态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3年10期)

夏鹏[2](2013)在《圆柱滑动轴承动静态特性分析及计算软件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的稳定性远高于圆柱滑动轴承,有效承载能力与圆柱滑动轴承相当,通过合理的设计,其稳定性可与可倾瓦滑动轴承相媲美,但承载能力远高于可倾瓦滑动轴承。然而,国内对其动静态特性的研究较少,同时国内滑动轴承计算软件未涵盖该类型轴承。因此,本文建立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动静态特性理论模型,并研究其动静态特性,进而开发涵盖压力坝轴瓦结构的“圆柱滑动轴承动静态特性分析计算软件”。建立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静态理论模型,提出利用控制体流量平衡法来差分求解复杂轴瓦结构油膜压力分布。考虑空穴现象,分析油膜边界条件。提出载荷约束条件和模式搜索相结合的求解方法,计算异向结构滑动轴承静态特性。考虑热耦合效应,建立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热耦合静态特性理论模型。分析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静态特性。与文献对比,证明静态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分析泄压槽对圆柱滑动轴承油膜压力的影响,及其结构对静态特性的影响;分析阶梯坝对圆柱滑动轴承油膜压力的影响,及其结构对静态特性的影响。通过静态特性对比,证明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稳定性更高,发生油膜失稳几率更小。分析热耦合效应对圆柱滑动轴承静态特性的影响。基于摄动法建立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动态理论模型,利用动态控制体流量平衡法和松弛迭代法计算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与文献对比,证明动态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分析泄压槽宽度和长度对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影响;分析压力坝宽度和长度对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影响。通过对比径向刚度,证明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比圆柱滑动轴承稳定性更高。分析热耦合效应对圆柱滑动轴承动态特性的影响。开发滑动轴承动静态特性计算分析软件。基于可视化交互式软件技术,开发软件主界面和滑动轴承建模模块;考虑热耦合和空穴效应,开发单转速计算模块和多转速计算模块,并实现计算结果以文档和图形形式输出;设计软件内部数据结构和数据传递方式;开发软件图形显示插件、文件系统和帮助系统;利用多线程技术提高软件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7-01)

曾义雄,许永利[3](2013)在《汽轮机圆柱滑动轴承超声波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西门子标准与国内常用标准的区别,介绍了按西门子标准方法与要求对汽轮机圆柱滑动轴承进行超声波检测的规程,并在实际检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无损检测》期刊2013年03期)

张新运,姚敏茹[4](2010)在《基于Auto Lisp的压力供油径向圆柱滑动轴承CAD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滑动轴承设计效率并规范其基本设计流程,开发了一套压力供油径向圆柱滑动轴承的CAD系统.该系统以Auto Lisp为开发工具,采用对话框控制语言建立了符合轴承设计要求和工程操作习惯的人机界面,并应用幻灯片文件建立了设计参数图表文件库,利用Auto Lisp程序与界面实现连接.在Auto CAD环境下完成了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与校核,给出滑动轴承的计算参数,可减少设计中的重复性工作,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来源于《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岑少起,郭红,李瑞珍[5](2007)在《同时计入轴颈、轴瓦动变形的超重载圆柱滑动轴承EHL动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重均值"和优化加权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在有效地解决偏心率ε≥0.95的超重载滑动轴承EHL解快速收敛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求得了同时计入轴颈、轴瓦变形且ε≥1时的圆柱径向滑动轴承的静、动特性。分析8个动特性系数表明:径向滑动轴承在超重载情况下(ε>0.95),其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动特性与刚性解有相当大的不同,与轻载、一般重载情况下也不大相同;在超重载情况下,当ε=0.99和ε=1.00时,其动特性系数出现极值,特别是在ε=0.99处附近时,动特性曲线呈奇异变化。(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7年08期)

石璞,岑少起[6](2003)在《气油两相流对具有深浅腔圆柱动静压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了深腔中气穴产生的工况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引入了适用于深腔的两相流流体物理模型。在得到定常工况下的动静压圆柱滑动轴承雷诺方程的基础上,考虑到深腔中压力与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建立了适用于两相流工作状况下的具有深浅腔的动静压圆柱滑动轴承理论模型,得出了滑动轴承的数值计算理论,分析了两相流对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得出了一些结论。(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03年02期)

华绍杰,李伟,岑少起,祁建中,付少敏[7](1997)在《具有深浅腔的圆柱浮环动静压混合滑动轴承特性及其应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深浅腔的圆柱浮环动静压混合滑动轴承特性及其应用性分析华绍杰李伟岑少起祁建中付少敏(郑州工业大学)1前言动静压混合滑动轴承以其适用速度范围较宽、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精度保持性、工作稳定性较好等特点兼备了纯动压轴承和纯静压轴承的优点,同时又回避...(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1997年05期)

刘勇[8](1995)在《用空心圆柱滚子轴承替代磨床滑动轴承的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砂轮主轴系统是磨床的重要部件,直接关系着被加工零件的表面精度及生产效率,因而要求该系统不但要有相当高的回转精度,还要有足够的刚度、抗振性及耐磨性,以使主轴能在一定载荷下,高速、长期、准确、平稳地工作.主轴轴承是影响主轴旋转精度的主要因素.目前国产磨床主轴多用滑动轴承,存在如下问题.1.轴承易磨损,发生故障;2.要求有清洁、充足的冷却;3.对转速反应敏感,使用条件严格;4.加工难度大,成本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管理》期刊1995年10期)

万庥[9](1988)在《滑动轴承疲劳试验方法 第二部分:轴承合金材料圆柱试件的疲劳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1 适用范围本标准用于确定单层轴承材料的疲劳应力极限。2 参考标准ISO/R373 金属试验的一般原理DIN50100 材料试验─疲劳试验(Wohler实验)的定义、、符号、实施及判定ISO3548 滑动轴承 薄壁轴瓦尺寸、公差及检验方法ISO4378/1 滑动轴承 术语、定义及分类。第1部分:设计、轴承材料及其性能3 试验试件试验试件为圆柱形,其尺寸见图1。(本文来源于《内燃机配件》期刊1988年02期)

[10](1987)在《滑动轴承-稳定工况下流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第叁部分 圆柱轴承计算中的许用工作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1、应用范围 在按照“文件N32第一部分”中给出的方法对圆柱轴承进行计算时,为保证轴承工作可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计算出的工作参数h_0,t_B或t_2及p不能超出许用工作参数h_(olim),t_(Ellm)及p_(1im)。这些许用参数表明了滑动轴承摩擦学系统中,几何及技术方面的工作极限。它们都是经验数据,它们能够保证轴承在受到较小的干扰影响时(参看“文件N32第一部分”中第3节)也能可靠工作。给出的这些经验数据可根据某些特定应用场合加以修正,对制造厂商提供的资料应予以考虑。符号的意义及计算示例在“文件N32第一部分”中给出。 2、限制磨损的工作参数 保证许用最小油膜厚度的目的是要得到完全液体润滑,以使磨损降到最低程度及减少出现破坏的可能性。润滑剂中不能含有污物粒子,否则可能会导致过大的磨损、刮伤及局部过热,这会妨碍轴承正常工作。必要时可安装合适的润滑剂滤清器。 许用最小油膜厚度是判断轴承是否进入混合润滑状态的参数(参看“文件N32第一部分”中的3.7节),它可用下式计算:(本文来源于《内燃机配件》期刊1987年S2期)

圆柱瓦滑动轴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的稳定性远高于圆柱滑动轴承,有效承载能力与圆柱滑动轴承相当,通过合理的设计,其稳定性可与可倾瓦滑动轴承相媲美,但承载能力远高于可倾瓦滑动轴承。然而,国内对其动静态特性的研究较少,同时国内滑动轴承计算软件未涵盖该类型轴承。因此,本文建立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动静态特性理论模型,并研究其动静态特性,进而开发涵盖压力坝轴瓦结构的“圆柱滑动轴承动静态特性分析计算软件”。建立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静态理论模型,提出利用控制体流量平衡法来差分求解复杂轴瓦结构油膜压力分布。考虑空穴现象,分析油膜边界条件。提出载荷约束条件和模式搜索相结合的求解方法,计算异向结构滑动轴承静态特性。考虑热耦合效应,建立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热耦合静态特性理论模型。分析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静态特性。与文献对比,证明静态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分析泄压槽对圆柱滑动轴承油膜压力的影响,及其结构对静态特性的影响;分析阶梯坝对圆柱滑动轴承油膜压力的影响,及其结构对静态特性的影响。通过静态特性对比,证明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稳定性更高,发生油膜失稳几率更小。分析热耦合效应对圆柱滑动轴承静态特性的影响。基于摄动法建立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动态理论模型,利用动态控制体流量平衡法和松弛迭代法计算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与文献对比,证明动态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分析泄压槽宽度和长度对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影响;分析压力坝宽度和长度对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影响。通过对比径向刚度,证明压力坝结构圆柱滑动轴承比圆柱滑动轴承稳定性更高。分析热耦合效应对圆柱滑动轴承动态特性的影响。开发滑动轴承动静态特性计算分析软件。基于可视化交互式软件技术,开发软件主界面和滑动轴承建模模块;考虑热耦合和空穴效应,开发单转速计算模块和多转速计算模块,并实现计算结果以文档和图形形式输出;设计软件内部数据结构和数据传递方式;开发软件图形显示插件、文件系统和帮助系统;利用多线程技术提高软件计算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圆柱瓦滑动轴承论文参考文献

[1].张绍林,于冰,门日秀,郭红.圆柱滑动轴承油膜流态影像采集与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

[2].夏鹏.圆柱滑动轴承动静态特性分析及计算软件开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曾义雄,许永利.汽轮机圆柱滑动轴承超声波检测[J].无损检测.2013

[4].张新运,姚敏茹.基于AutoLisp的压力供油径向圆柱滑动轴承CAD系统开发[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10

[5].岑少起,郭红,李瑞珍.同时计入轴颈、轴瓦动变形的超重载圆柱滑动轴承EHL动力特性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7

[6].石璞,岑少起.气油两相流对具有深浅腔圆柱动静压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J].河南科学.2003

[7].华绍杰,李伟,岑少起,祁建中,付少敏.具有深浅腔的圆柱浮环动静压混合滑动轴承特性及其应用性分析[J].机械设计.1997

[8].刘勇.用空心圆柱滚子轴承替代磨床滑动轴承的尝试[J].中国设备管理.1995

[9].万庥.滑动轴承疲劳试验方法第二部分:轴承合金材料圆柱试件的疲劳试验[J].内燃机配件.1988

[10]..滑动轴承-稳定工况下流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第叁部分圆柱轴承计算中的许用工作参数[J].内燃机配件.1987

标签:;  ;  ;  ;  

圆柱瓦滑动轴承论文-张绍林,于冰,门日秀,郭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