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与意境论文-高错悦

意象与意境论文-高错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象与意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意境与意象,审美

意象与意境论文文献综述

高错悦[1](2019)在《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小学生在审美方面比较薄弱,这也就造成了小学生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时抓不住诗人主要的思想情感。但是古诗词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古诗词无论是对于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还是对于学生语文分数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意象与意境是古诗词教学的两大重要版块,这两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时要把握好这两部分的关系,从而借助意象和意境对小学生进行课堂审美引导。(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89期)

张玉[2](2019)在《语体·意象·意境·意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作为"德润心灵,法护成长"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把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道德情操的提高放到了第一位。在人类情绪出现"负重"的情况下,以"德法兼重,心理渗透"为目标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起优化学生心灵的重任。法律语体风格具有庄重性、准确性和简约性,统编教材已经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案例,将法律知识讲得深入(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3期)

郑洁[3](2019)在《略论意象和意境之间关系——以散曲创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元人创作散曲尤重视创作中的意象和意境之关系。散曲中的意象与意境是两个相关的不同范畴,彼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意象是手段和材料,意境是虚化了的艺术氛围,是作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散曲创作是一个正确把握好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66期)

李文静[4](2019)在《从意象的使用说开去——余光中、洛夫、郑愁予诗歌的意境美》一文中研究指出余光中、洛夫、郑愁予作为诗坛最具代表性的叁位现代主义诗人,以意境优美、风格独特的诗句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以叁首小诗为例,从意象的使用、词语的搭配等角度说起,在对叁人创作的同异作出解读的同时,探析了叁位诗人在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之美。(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3期)

李小倩[5](2019)在《品意象,构意境,悟意蕴——《赠刘景文》教学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诗歌盛产地,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到唐诗宋词的辉煌,奠定了我国诗歌在文学中的地位。诗歌之所以在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与其丰富的意象、深远的意境,厚重的意蕴等分不开,成为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诗歌教学中,不少诗歌教学还沿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般思路,诗歌教学停留在串讲阶段,没有充分根据诗歌创作的一般特(本文来源于《语文天地》期刊2019年21期)

朱志荣[6](2019)在《王国维基于意象的意境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国维的意境是意象的境界,基于意象的感性形态又超越于意象的感性形态,体现了情与景的统一。他把意境割裂为"意"和"境"是不当的。他的"意境"和"境界"范畴常常是混用的,但也有细微的差别。意境主要存在于作品中,强调意,依托于传达效果。境界则既可指艺,也可指人。作品意境的高低以主体格调的高低为基础。王国维的"意境"与"境界",和"隔"与"不隔"、"有我"与"无我"、"以我观物"与"以物观物"等范畴,都有中国古代思想的渊源。王国维的意境说乃是一种现代性尝试,是从西学背景出发理解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他试图化合中西,从中西学术之间阐述意境思想,其中有经验,有教训,但把他的意境理论说成是"德国美学的中国变体"则未免失之偏颇。(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9年07期)

于非群[7](2019)在《从意境到意象——论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审美引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遗产。古诗教学引导审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审美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古诗词的意境,探讨了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引导方法。(本文来源于《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期刊2019年06期)

冀志强[8](2019)在《意象与意境:一项基于现象学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的早期意义并不是指情景交融。究其实质,意象是我们通过一种纯粹意向性的行为构造成的包含某种意义的形象。由于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纯粹意向性的对象,那么意象就本然地与文学作品的本体相联系。意境是一种纯粹意向性的场域,这种场域是由人在意识的意向性中构造某种意义整体而形成的,它也是包含意象在内的一个存在论意义的空间场域。(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6期)

刘子瑶[9](2019)在《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象与意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艺术歌曲史上绚丽的瑰宝,其地位不言而喻,《枫桥夜泊》则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代表作。本文在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基础上,对《枫桥夜泊》这首作品的创作特征、意象意境以及演唱方法等方面进行解读。(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何蕊伊[10](2019)在《王翰诗歌中的审美意象及其意境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翰因《凉州词二首》而久负盛名,其存世的诗作不多,但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往的研究多关注"葡萄美酒夜光杯"单篇,使王翰在《全唐诗》中留存的其他作品留下了研究的空白。本文从王翰诗歌的创作整体出发,探讨其诗歌创作中审美意象的隐喻性与审美意境的开阔性,并根据意象和意境的审美特征来分析诗人的主体情感与价值判断,以期把握王翰诗歌中的审美意象及意境建构的特征。(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期刊2019年01期)

意象与意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作为"德润心灵,法护成长"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把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道德情操的提高放到了第一位。在人类情绪出现"负重"的情况下,以"德法兼重,心理渗透"为目标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起优化学生心灵的重任。法律语体风格具有庄重性、准确性和简约性,统编教材已经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案例,将法律知识讲得深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象与意境论文参考文献

[1].高错悦.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考试周刊.2019

[2].张玉.语体·意象·意境·意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3].郑洁.略论意象和意境之间关系——以散曲创作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4].李文静.从意象的使用说开去——余光中、洛夫、郑愁予诗歌的意境美[J].长江丛刊.2019

[5].李小倩.品意象,构意境,悟意蕴——《赠刘景文》教学与思考[J].语文天地.2019

[6].朱志荣.王国维基于意象的意境理论[J].学术界.2019

[7].于非群.从意境到意象——论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审美引导[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

[8].冀志强.意象与意境:一项基于现象学的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2019

[9].刘子瑶.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象与意境[D].山西大学.2019

[10].何蕊伊.王翰诗歌中的审美意象及其意境建构[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9

标签:;  ;  ;  ;  

意象与意境论文-高错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